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林伟 《理财》2007,(3):19-21
“资本就好像大海里的鱼群一样,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并迅速地改变着流向,从中他看到了金钱的效力。”美国传记作家琼·施特劳斯如是注解100年前的“华尔街之子”、曾两次使美国摆脱金融灾难的约翰·皮尔庞  相似文献   

2.
1920年,天才骗子查尔斯·庞兹制造了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他承诺在3个月内让投资者的钱翻一倍,然后用后期投资者的钱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魔术般施展“拆东墙补西墙”骗术,在短短几个星期内捞到了成百上千万美元。这种骗术是如此的蛊惑人心,以致《剑桥英语大词典》把“庞兹骗局”作为一个专门词条列入。  相似文献   

3.
黄韧 《金融博览》2002,(3):44-45
出生在美国伯明翰南部阿拉巴马的一个小农庄,又在一个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完成了他最初的学业.这个黑奴的孙子--斯坦利·奥尼尔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在装配线上当一名技工.你猜他会就此平平凡凡、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吗?你错了.今天,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类财经媒体上,<财富>杂志在预测2002年经济界20位风云人物时,也不忘写上他的名字.因为,在2004年美林证券现任首席执行官大卫·考姆斯基离任后,斯坦利·奥尼尔就将成为这个美国最大的股票经纪商的新掌门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险业归根结底还是"舶来品".西方国家的保险企业已经和企业、银行、证券有机地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大规模的现代集团型的金融企业.有例为证,在世界5∞家大型企业排行榜中,保险集团企业就占有12家,(1998年,美国财富杂志排名),可见保险在西方发达国家跨行业的合并建制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如何把西方的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就成为摆在中国保险业界有识之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颜志敏 《理财》2005,(5):94-9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富有的“财神爷”,执掌美国经济决策大权的他始终给人一种“谨慎而又卓识远见”的印象,他为美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在个人理财方面称不上大富翁,但他独特的“理财经”却值得称道。格林斯潘的主要收入是薪水,他的年薪为13.67万美元,这比他1987年以前担任私人经济顾问的报酬要少得多。格林斯潘的主要价值资产是近100万美元的美国政府短期国库券以及退休金和一些金融投资等。他的发言人说,格林斯潘为了避嫌而不投资股市,因为他负责制定利率政策,对股市有着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本链条脆弱但不会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现在美国国债的60%以上控制在国外(主要在亚洲国家),到2004年9月30日,外国持有美国的国债已经为1.79万亿美元。《IMF2004年金融稳定报告》统计,2003年美国用了全球资本项、贸易项盈余的71%,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链条。因为美国的贸易和财政赤字一共是10297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一个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的毕业生,在美国拿到了金融硕士学位,并且在美国有着近10年的投资银行经历,这样一个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是许多人非常羡慕的。现在他回国创业,却要离开他熟知的领域,一头扎进了明星堆里。他说,要给中国的经纪行业立个规矩。  相似文献   

8.
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终身名誉主席、高级政策顾问。梅拉梅德极富传奇色彩,他1932年出生于波兰,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他随家人机智地躲过纳粹魔掌逃往立陶宛,穿过整个俄国,东渡日本,1941年抵达美国。1950年梅拉梅德进入伊利诺依州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但很快对期货交易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借其聪明才智、过人胆识和坚韧执着,从一名交易厅里的跑单员成为CME的掌门人。在他的领导下,CME从一家从事猪腩期货交易的场所转型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交易中心。他在1972年担任CME主席时,创建了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全球首个外汇期货合约。其后他带领CME开创了美国国债期货、欧洲美元期货、股指期货等一系列新的金融期货品种,并于1987年建立了第一个全球24小时电子交易系统,推动了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变革。鉴于他对金融期货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梅拉梅德先生被誉为全球“金融期货之父”。他被誉为20世纪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十位芝加哥人之一和20世纪最具影响的百名芝加哥人之一。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12月25日刊文把他称作“预见未来的人”。其自传《逃向期货》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美国金融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即将推出金融期货之际,梅拉梅德先生在北京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9.
霍学文 《银行家》2002,(3):128-133
回顾上一个世纪金融家,我们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阿马迪·贾尼尼.有关他的一本书的名就叫<用金钱和权力重塑美国经济的人>,这基本上体现了他作为美国著名金融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风暴触动了每一个经济人的神经,尤其金融界人士更是忧心忡忡。电视里的画面一天三次地"直击华尔街风暴",抬着大纸箱被扫地出门的金融机构"下岗"人员被当做危机形象的代表之一,人们打趣地说:"美国现在最缺少的是纸箱。"尽管当前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还是可以找一些理由,更好地回顾一下这几十年金融  相似文献   

11.
陈庆生是一个对培训"入迷"的人,他自己参加了无数的培训课程,拥有10个学位和8个理财专业认证资格;同时,他也是一个靠培训"发家"的人--由他创立的香港大中华金融培训公司如今已有9个营业代理分部,业务遍及两岸三地.  相似文献   

12.
林伟 《理财》2005,(11):37-40
1987年秋,在美联储主席岗位履新不久的格林斯潘在一次聚会上说: “如 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 解。”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在封面上撂着一句告晓天下的话: “笨 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成。”一则无从 考证的趣闻:美国证监会主席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格林斯潘,问候他说: “你好 吗?”格林斯潘回答: “我不能讲!”  相似文献   

13.
乔治·索罗斯无疑是当今世界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人物,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他是"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索罗斯既声名显赫又臭名昭著.有一个称谓,活画出了索罗斯的全部特征,即"金融巨鳄".  相似文献   

14.
吉拉德于192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懂事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后来又当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员等,到了35岁,却还是一事无成,甚至连老婆孩子的吃饭都供不起了。为了养家糊口,在35岁时,他开始卖汽车。顾客不仅来买商品,而且买态度,买感情。吉拉德也懂得一些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开发银行,有这样一位金融工作者,他12年来累计参与发债超7万亿元,其中仅2011年发债筹资就达11600亿元,以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诠释着胸怀天下的情怀与使命感,以扎实的素质开拓业务践行着一名金融从业者的睿智与视野,  相似文献   

16.
林平 《银行家》2004,(2):104-107
爱德华·詹德是美国IT业内屈指可数的老将,几乎要从IT界“金盆洗手”的他,在摩托罗拉登上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高峰,再次证明了他是个著名的斗士。  相似文献   

17.
"穷人"夫妻店 20世纪初,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居住着一户叫山姆的人家,多年来一直靠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着全家的生存,因此生活得非常拮据.1918年,沃尔顿就出生在这个叫山姆的人家.由于家庭生活的困难,沃尔顿基本上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童年,这段难忘的经历不仅使他日后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而且从小就坚定了他改变生活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每年4月为美国金融扫盲月。2011年4月20日,美国举行了听证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金融教育、金融扫盲、金融消费者权限移交等问题发表了讲话,主要强调了金融素养对一个稳定健康经济体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美联储所做的工作,总体强调良好的金融教育可以帮助金融消费者做出更好的金融决策。  相似文献   

19.
想起莱维特     
莱维特何许人也?说他是美国1950年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商,估计不会多少人感兴趣,如果说他是美国经济实用房的鼻祖,可能就会有不少人感兴趣了。没错,即使富甲天下的美国也有经济实用房,而其创始人就是威廉·莱维特。话说1946年,也就是日本投降、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美国数百万军人退伍,随之而来的结婚潮、婴儿潮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房荒。据说亚特兰大市有个公寓登了个出租广告,求租者竟达2000人。一方面,由于战时的劳动力和建筑材料都用在军事工业上,房屋供给本来就少;另一方面,尽管当时的杜鲁门政府要求国会立法,规定房屋最高限价和将全…  相似文献   

20.
一、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波动情况美国2010年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43%。美国几乎是唯一一个金融增加值占比持续快速上升的发达国家。1947年该比值仅为2.42%,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1973年)就达到4.12%(26年),上升了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