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振华 《新经济》2014,(17):45-45
2013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完全放开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进行金融创新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中国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利率管制的金融约束政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然而目前实施利率市场化仍然存在着众多的约束。只有解除这些约束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可稳健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4.
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特定阶段出现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债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历了商品价格、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之后,进行了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关于利率改革的争论不断,但利率改革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试点了。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它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提出,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开始启动了。现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债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面临发展减速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通过利率杠杆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进行总结,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调整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始于1978年。这一起点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相一致的。在这以前,1959~1978年间,20年中中国的利率水平只进行过两次调整。改革伊始,中国政府面对的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偏低的利率水平。当时,中国的利率基本都是官定利率,金融部门完全是间接金融的一统天下,而且全国只有一家银行。所以,当时的利率就是指银行利率,没有其他的利率形式。在银行利率体系中,利率的档次很少,不同档次利率之间的利差很小。中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所实行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2000年9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并且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即在先放开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确定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的基础上,将适时推出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样中国在经历了浮动利率改革;批准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开办协议存款业务;放开协议存款利率、国债一级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外国银行办理国际业务利率由市场决定等一系列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利率市场化无论对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因子利率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对中国利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冠中  邵斌 《财经研究》2004,30(10):62-69,95
文章指出在对利率模型进行适当的离散化后,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优于GMM方法.通过选择7天银行间拆借利率作为模型中短期利率的近似替代,我们第一次将极大似然估计法运用于中国市场,对一系列单因子利率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似然比检验.我们发现,在中国市场中CKLS模型中γ的值约为1.5,与美国市场中的γ值相近,与英国市场的γ值相差很大,与美英两国都不同的是中国的利率变化有明显的均值回复效应.中国利率均值回复效应显著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央行目标利率的调整没有关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频繁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朱思宇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17-120,128
构建一个简单的住房需求供给模型,从未预测到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上调和已预早测到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利率进行上调两方面来分析利率上调对中国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上调通过影响住房市场供求和房租这两个途径来影响中国的住房市场,并且当住房价格上升过快时,利率上调可以作为一个调控中国房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indirect and direct risk premium effects and analyzes their properties in an exchange rate model. In the model, these effects are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For the effect of an interest rate shock, they have the opposite signs and the indirect risk premium effect can dominate the direct risk premium effect under reasonable parameters. This means that domestic short‐term bonds and foreign bonds are complements in the model even though domestic long‐term bonds and foreign bonds are substitutes. This model, focusing on the indirect risk premium effect and on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can be combined with a small sample bias approach to explain stylized facts about the forward premium anomaly, which is found for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but not for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相似文献   

14.
The growth effects of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intergr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across Europe depend on whether economic in Europe is consistent with a neoclassical or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Using annual data from the 1950-1992 period for each of 20 European econom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steady-state real growth rates are generally un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investment rate, population growth,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ies. This Strengthens the likelihood of regional (perhap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and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s of greater monetary and economic unification will be in terms of higher incomes per capita, but not in terms of permanently higher growth rates.[O40,F43]  相似文献   

15.
16.
选取我国银行间国债某个交易日的数据,比较了三次样条模型、指数样条模型和NSS模型对国债价格的拟合效果,结果发现三次样条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使用三次样条模型构建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并对其静态特征与形成原因做了分析;静态分析中显示我国国债长短期利差太低,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经济特别是关、日和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800多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3%。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在成功数字的外表下,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问题以及在2002年可能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一些难题。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前高后低,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一路滑坡,前3个季度的增长速度分别是8.1%、7.8%和7%,第4季度GDP增长也很难达到7%,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又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2001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的。由于国际经济严重衰退,一方面,我国出口增速下降,大约在6%左右,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负值;另一方面,促使外资流入加快,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近20%,减弱了出口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低水平的利率安排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内生决定的,并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维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低水平管制利率制度的效率损失正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变量的引入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变得极为紧迫而必要。然而当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利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因而,创造条件和沿渐进路径从边际调整中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目前的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 testable intertemporal mod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 that allows for variable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These additional variables ar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xternal shocks may influence the domestic current account. The restrictions from the theoretical model are subjected to present value tests using quarterly data from three small open econom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including 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improves the fit of the intertemporal model over what was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model predictions better replicate the volatility of current account data and better explain historical episode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