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钟宁  李波波 《价值工程》2011,30(10):221-222
广西高职院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所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当前专业与社会供给所相关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而进行设置的经济与管理型双向培养的战略。广西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大众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做到培养广西高职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定量、定性、定位地进行着。为发展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为中国创新教育而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杨冠声 《科技与企业》2011,(10):163-164
高职院校的扩招及社会上的民生诉求,使就业问题在高职院校也日益突出。虽然就业状态是社会、学校、个人综合作用的一种结果,但学校确实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向的重要责任。文章认为建立学生自助培养工作机构、构筑就业自助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指导调控体系三位一体的模式选择能够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专业化,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内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制约因素,指出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专业化,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内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制约因素,指出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面临欧债危机的冲击和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如何在经济萧条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目前各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准确把握这一目标定位,重建与调整课程体系,加强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是达到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对培养职业型会计人才不断追求创新,而在追求职业化教育的道路上,会计专业人才的备受社会关注,其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多年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就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简单探讨,分析培养模式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易玉珏 《中外企业家》2009,(5X):102-1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在办学定位、培养理念、发展方向等方面存有偏差,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立足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改革创新以推动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计算机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特点,探索计算机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与模式,并探讨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符虎刚  李书琴 《价值工程》2013,(34):231-232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也在不断加速改进,各个院校的老师学生人数在快速增加,新的建筑,新的设备以及新的应用也在迅猛的增长,教育也越来越要求信息化。这一情况促使学校要开始建立多层次,创新型以及开拓思维性的教育模式,要不断的提高创办学校质量与效益,促进科技研究水平,提高培养的人才的全面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全面型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地,没有信息化数字化的校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探究最佳方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民航高职类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就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边龙龙  杜冰  刘旭 《河北企业》2014,(8):100-100
<正>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不仅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形成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不能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接轨;评价内容相对片面,侧重评价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越来越蓬勃活跃的对外贸易活动势必导致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及相关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高职商务英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前景将受到巨大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专业人才培养陷入了一方面是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就业危机的尴尬处境。面临这种形势,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增加就业,从而服务河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梁明 《价值工程》2014,(20):245-246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培养和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探索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方向、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新定位。对于微观层面上高职院校如何在经济社会中进行准确定位,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从理论上加以理清。推动高职院校顶层设计,为系统培养未来适应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做战略准备。在国家的新经济形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做支撑。重新思考和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方式,不仅仅是高职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要求。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广东省,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决定着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分析如何开发建设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精品课程,改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完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才能办出自身的特色,才能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应当像企业制造产品一样,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17.
张晓玲 《价值工程》2010,29(35):240-241
在高职教育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要么把高职教育作为创收手段,要么向普通本科院校靠拢,导致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育人质量良莠不齐。我国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应该准确定位于培养专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不但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是教育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民生大事,而广西高校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也愈加突出,就业能力不足成为其中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应找准计算机专业定位,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对广西高校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才 《物流科技》2008,31(12):83-84
目前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而作为培养物流领域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教育培养却面临着许多困难。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对目前物流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目前的现状是学生的能力低于社会需要标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目标是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旅游专业为试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了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际运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