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晓红 《活力》2011,(11):218-218
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快速变化.阅读兴趣开始下降。一张报纸要想始终吸引读者的眼球.好的策划自然便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杀手锏”。与此同时.策划能力更成为报纸编辑所应具备的“硬功夫”之一。关于编辑的业务素质。过去一直仅仅理解为“六会”:会选稿、会改稿、会拟制标题、会组版、会画版、会校对。而今,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已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并成为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一个编辑,如果不会动脑子、想点子。就不能给读者以更新、更深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学做一个有“脑子”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崔静 《活力》2013,(9):59-59
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汇报。如果有了好的新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洪臣 《活力》2014,(6):78-78
一、报纸编辑工作进行转变的重要性 1.增加报纸的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和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观看新闻节目来了解国家大事,而不是出门到报亭买一份内容包含不全的报纸,更何况,现在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要是想知道哪个地区、哪个人物、哪个方面只需要搜索一下,就可以分分钟得到人们想要的结果。因此,信息传播媒介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报纸想要在信息传播媒介行业中站住脚,就要抓住读者的眼球,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才能使报纸大批量的发行。如果想要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就要将报纸办得具有本报纸独特的特点,让读者一眼就喜欢上报纸,而不是其他的信息传播媒介,由于新闻策划和编辑策划在报纸的出版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报纸编辑就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报纸想要在信息传播媒介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应该采用差异化竞争,报纸编辑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想,策划出独一无二、充满特色的报纸,紧紧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的必要性 1、打造“企业名片”的要求。企业报刊被喻为“企业名片”,要打造好这张“企业名片“,必须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的策划水平。策划“是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的第一步”,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报刊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其影响,不断满足读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努力提高企业报刊编辑策划水平着力打造好企业报刊这张企业交流的名片。让人们更好地透过这张“企业名片”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信任企业。从而,发挥出企业报刊在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静 《活力》2014,(6):119-119
人类社会发展到崭新的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新月异,报刊竞争也随着办报机制的改革而日趋激烈。在当今报刊如林、群雄争霸的激烈角逐中,可以说:谁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记者、编辑队伍,谁拥有了创办一流报刊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报刊生存发展的人才优势与广阔空间,谁就自然拥有了自立于报刊之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报刊编辑记者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当世界性的新闻竞争已经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激烈竞争的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黄娟 《活力》2010,(9):68-68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报纸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从新闻上出彩,一场“版面改革”已然兴起。版面改革.即着重从版面设计和色彩、线条等运用上着手,加强报纸的视觉冲击力,力显除新闻价值以外能吸引受众的因素。更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让报纸“抢眼”,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因此,色彩运用成为了“版面改革”的重头之戏。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纸质书报面临很大冲击和挑战,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报纸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掌握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分辨能力。报纸是大众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捉住读者眼球,运用网络平台的营销方式,使报刊编辑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促进报刊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洋 《活力》2012,(4):60-60
读者看报.通常很少一字不漏地从头看到尾,一般都会有所取舍。这就需要在新闻中运用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令文章增加可读性,吸引眼球;同时,一个独具匠心、安排得体、特点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又可以让读者一口气把报纸看下去。这里.文学手法与版面语言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读者在拿起报纸的瞬间,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读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董彤 《活力》2011,(11):222-222
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份地方报纸办好时事新闻.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如何抓住百姓的眼球,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使其成为报纸长期稳定的读者.这已成为报纸编辑工作上追求目标。可以说,时事新闻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但时事新闻主要以新华社等主流渠道上传的电讯稿为主。编辑选用的时事新闻只能在第二天见报,而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却可以将这些消息即时播出。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地方报纸见报的消息,读者大多已看过或听过,这些新闻或已成为旧闻。  相似文献   

10.
袁静 《活力》2011,(20):120-120
一、网络家居新闻标题的特点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事实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介的简短的文字.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在新闻大爆炸的时代,读者对新闻的筛选。已经不仅仅是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更多的是通过标题来筛选新闻。要想让自己的新闻有足够的点击量。就要有一个能吸引别人眼球的标题。  相似文献   

11.
张小枚 《活力》2011,(6):181-181
所谓策划新闻,是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或者是社会效果,而人为地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在传统时代。“独家发现”、“率先刊播”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新闻媒体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随着媒体问更加激烈的竞争,想独家拿到新闻源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只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及时策划,做好策划,就能从同题报道中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2.
王涤平 《活力》2014,(24):29-29
在网络新闻媒体网站页面中,由于大部分新闻标题的字体、颜色较为接近,新闻内容往往需要通过浏览二级页面才能阅读,加之网络受众追求便捷化、时效性的阅读习惯,使得网络新闻的“心脏”--标题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让整篇新闻更具可读性。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如同一块“敲门砖”,敲开每位网络受众的心门,让网络受众浏览网络新闻时得到一种文化享受。由此可见,网络新闻标题是提高新闻点击率的关键,关系到新闻网站的质量和实际效益。着手抓好新闻标题的质量,符合新闻网站经营的长远利益。“看书看皮,看稿看题”,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可以独立成为一则新闻为网站带来更高的点击率。可以说,标题是新闻的“心脏”,网络新闻采编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有价值的新闻加上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孙英 《活力》2011,(8):200-20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课题。笔者认为,时事新闻是一座新闻富矿,时事编辑既要慧眼识新闻,又要布局好版面,以提升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被多渠道的信息源给分流了。因此,不少读者在打开报纸之前,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新闻的概要.此时读者更渴望了解其所关注事件的详情。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减少,这也要求编辑有针对性地为读者选择和推荐重点信息.从林林总总的新闻资源中慧眼独具找出读者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我们伊春日报时事新闻版就很注意多选取与当地和本省有关的内容,让时事新闻吸引~部分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当地新闻每年都要报道有关本地高考方面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时事版上也同时刊发国家的高考政策、生源状况、招生比例等信息,对高考信息需求的读者就很欢迎。此外,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及报社一个阶段以来报道某些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时事版就有意识地选发画家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外地在这方面的经验探索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我们把很多人认为“无可为”的时事新闻变得“有可为”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对政策、上作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李春发  张莉岩 《活力》2011,(11):202-202
新闻,应当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的核心则是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必须以读者为本,必须由组织传播遵循的“传者本位”向大众传播遵循的“受众本位”转变,这是社会转型期新闻改革观念和操作上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报纸要征服读者.就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报纸.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发行量,启动广告市场,激活新闻资源市场,进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报纸的服务功能。新闻活动是围绕读者市场展开的,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读者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徐力军 《活力》2011,(3):204-204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传统新闻理念中,编排是后期工序,是对前期新闻采访被动态的有序化。当今的新闻编排已被赋予主动形态,位置也往往处在前期采访之前。也就是说早在新闻策划阶段就已经有了新闻编排的身影。特别是预发性新闻事件,新闻视角是编排的基石,找到切人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赵明川 《活力》2012,(8):202-202
受到电视和网络传媒的冲击,纸质媒体尤其是地方报的市场空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看你的报纸能否抓住读者眼球。这不仅需要好稿件,更重要的是编辑团队要善于激活报纸的版面语言。一个设计精美、搭配合理、图文并茂、风格独特的版面,能迅速吸引读者,让读者瞬间领会到编辑的思想。换句话说,你的报纸版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让读者看着悦目。读着有味儿、过瘾,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想知道、该知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蕊 《活力》2013,(15):95-95
经济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台的经济类新闻报道日益增多,节目形式也愈发多样化,拥有了一批广大的受众群体。但是,地方台的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却还难以摆脱“数字加成就”的报道模式。不能全面地得到地方受众的认可。为改变地方台经济新闻报道的处境。就要把经济新闻写“活”,就要在采写中努力做到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语言上下“软”功夫。寻找与读者的接近点.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一、在新闻语言中凸显“亮点” 要在语言上下“软”工夫。要让相对专业的经济新闻“活”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新闻语言“软”下来。语言“软”了,老百姓就容易看明白。而这,就需要在写作中下工夫,注意语言、字句的写法,用通俗轻快的语言来描写生硬的物体,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等语言艺术可以极大地增加新闻的吸引力。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巧用流行语和俗语。流行语与俗语是穿插在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词汇,其使用频率高、受众接受度广、趣味性强。譬如当下网络流行词汇,或者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俗语等,将这些语言融入到经济类新闻报道的标题当中,去代替一些专业性词汇,加大生活贴切度.提升老百姓的观看兴趣,拉近经济类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拓宽新闻的受众面。  相似文献   

18.
王晓丹 《活力》2012,(10):155-155
副刊编辑工作,是报社的基础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搞好副刊编辑工作,是办好报纸的关键。我从2004年至今,一直做副刊编辑。尽管近年来“新闻引客、副刊留客”一直被人们称颂,但在新闻媒体内副刊版的编辑一直处于“低一档次”的地位。即使这样,我始终坚信,把副刊做好是报纸抓住受众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老年日报》,为老人做好保健医,做好生活的参考,是对我们的读者最好的回报。为此,我将从生活类版面的服务和“留白”的应用等角度谈谈如何办好副刊版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制造新闻”来达到促销及品牌传播的目的,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在促销中“制造新闻”,又称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一种创意性的谋划。是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与有关媒体协作,从企业实际及营销需求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制造”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吸引新闻媒体注意和报道,以此来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以及销售产品。企业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的区别在于,媒体新闻是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而企业新闻策划则是在寻找、挖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新闻的同时,大量的人为制造或利用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媒体和受众的眼球。然后,由记者或内部策划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报道,造成新闻现象与传播效应。企业可通过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0.
沈德新 《活力》2011,(12):222-222
在人们的印象中,编辑大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记者采访后拿来稿件,然后进行修改、润色,再组织编排播出,因此在新闻采编领域,编辑通常都被人称为是“幕后英雄”。然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笔者认为,“幕后英雄”式的编辑已远远不能适应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时代要求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位置前移,即在记者写稿之前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帮助记者出选题、搞策划,找资料,从“幕后”走到“前台”,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