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丹 《活力》2013,(10):58-58
新闻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到他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始料不及、纷纭变化的事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这里面,记者的观察能力、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慧颖 《活力》2014,(10):87-8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如何让采访的“场”更具能量?采访前和采访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在“家事新闻”采写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公强  张彤 《活力》2014,(7):100-10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个新闻采访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靠沟通交流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了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真实、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将能够挖掘的新闻事实彻底的揪出,并且与受访者建立后续联系以便进行后续采访。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是新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活动也全方位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近几年来,新闻采访频频遭到拒绝,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现在的媒体如何去看待这一现象,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又是何种心态?时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随之转变,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面前,记者要正视受访者拒绝采访这一现象,在分析各种遭拒的原因及总结经验思索对策的同时,也要躬身自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力争做一名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王浩然 《活力》2010,(21):144-144
新闻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的新闻记者同去一地采写同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写作题材各异不说,有的甚至连新闻事实也有出入。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新闻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容地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6.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7.
徐晓红 《活力》2012,(16):124-124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决定新闻写作的成败、新闻写作是第二次新闻采访。记者从事实搜集线索,确定采访路线,实施采访活动,到进行新闻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形成事实-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完整新闻传播的流水线,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上,先采访,后写作,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个一线电视新闻采编记者的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群面对面的采访,客观生动地挖掘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文章从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阵地客观记录新闻事实、坚守职业操守无愧于记者职业、不断学习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得出记者要勤于思索乐于坚守,做时代忠实的记录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丹丹 《活力》2014,(7):103-103
现场采访,是今天电视等媒体常用的报道形式,举凡新闻评论、访谈、深度报道等多种形态的节目,大量采用这种报道形式。也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观察、谈话的方式,寻找挖掘新闻事实和内涵的调查研究活动。因此,记者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10.
任鸿 《活力》2012,(13):49-49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记者,特别是初搞新闻工作的记者中曾流传一种观点:新闻采访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在采访提问时间得有技巧一点就行。甚至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新闻采访无学”论。新闻采访真的没有什么学问?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存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八年工作中的一些感受,谈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也是新闻采访中起决定因素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徐培亮 《活力》2005,(6):327-327
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私访,是指新闻记者隐去记者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式。对媒体和受众而言,隐性采访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其价值是十分宝贵的。因而在媒体发展越加激烈的今天,隐性采访被引入作为新闻报道的手段也自然成为水道渠成的事。  相似文献   

12.
苏海丽  薛飞 《活力》2005,(7):228-228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宕。记者的言行举止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圆满地报道给观众呢?这就需要记者的心、眼、情的全方位投入,即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3.
唐立君 《活力》2011,(21):55-55
新闻写作是记者主要的工作。是作为记者必备素质之一,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很多广播电视记者写新闻稿件,有画面展现新闻事实,能说明白就可以。这种想法笔者不能认同。那么如何写新闻稿,怎样才能写好广播电视的新闻稿件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12,(1):28-29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粮食生产开门红。再创新高的粮食产量如何构成?好形势是怎么获得的?粮食丰收有什么意义?明年粮食生产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  相似文献   

15.
陈磊  蒋成丽 《活力》2014,(7):138-138
本文主要阐述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原因,新闻现场报道记录事实的过程及采访过程的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中宇 《活力》2014,(13):53-53
所谓报道题材,是指新闻采访的对象。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这个对象选得不准,将会事倍功半,即使采访时下的工夫再大,也很难写出好的新闻来。由此可见,在新闻采访中,能否准确选择报道题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准确选好报道题材呢?就要看它的新闻价值,假如采访时缺乏识别报道题材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就会出现有眼不识泰山的现象。把有价值的新闻漏掉了,或者含混不清地看到这个或那个报道题材有“新闻”。可是又判断不出它的价值大小来。因而.在选择报道题材时,往往会产生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18.
温宝明 《活力》2012,(8):197-197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已经发生或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相似文献   

19.
马长庆 《活力》2011,(2):83-83
新闻由头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它包含着较强的时效性与连结新闻主题的重要性的双重信息。一个好的新闻由头.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扣住大家的心弦,使受众情不自禁地往下继续了解事实的真相。作为一名成熟的记者,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那么.如何寻找和写好新闻由头并且要注意的哪些问题呢?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粗浅地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丁辉 《活力》2014,(6):132-132
对新闻记者来说,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为了获得最好的采访效果,采访者需要主动地去捕捉对方的心理动态,去引导被访者说出事实来达到采访效果。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如何把握受众心理呢?前期的采访准备,现场的临时发挥等对于采访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