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宾  张亚琴 《企业导报》2013,(6):158-158
小额诉讼程序起源于美国,后在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我国在早期的法制建设中,初步构建了简易程序,这与广义上的小额诉讼程序并无区别。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涌入了我国法院,传统诉讼程序过长的时限性致使众多的民事案件积压,不仅导致了当事人因诉讼迟延产生了严重的损失,更是影响了司法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随着关于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构建问题讨论的日趋白热化,在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初步规定。2013年1月1日,随着新的民事诉讼法的开始实施,对于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适用问题的讨论非但没有因为法律的初次具体规定落下帷幕,反而随着司法实践的展开而进入更深层次。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争议诸多,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额诉讼程序的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文博  敦洁 《企业导报》2014,(12):128+127-128
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的修改中增加了关于小额诉讼的规定,将小额诉讼程序入法。这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我们担心小额诉讼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迟到正义等优势能否发挥。文章认为小额诉讼简易却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邓健贤 《企业导报》2014,(15):150+145-150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确立了我国的小额诉讼程序,本文旨在介绍小额诉讼程序的现实意义及适用范围,并指出其特别之处,重点分析小额诉讼程序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取得的积极效果,以及仍可以继续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鄢焱 《企业导报》2014,(7):125-127
我国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小额诉讼程序,但是规定其实行一审终审。本文以小额诉讼程序较为发达的美国为考察对象,具体考察了其各州就是否允许上诉(appeal)所采取的不同做法,力图为我国今后健全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额诉讼。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纠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鉴于世界司法改革的趋势主要是程序的简易化,小额诉讼程序自身又具有特殊的独立适用的程序价值,且与我国目前的司法状况相吻合,我国应该接受并确立小额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6.
新的民诉法首次设立了小额诉讼制度,对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制度,但是条款的制定并不代表制度的完善,也不代表着小额诉讼制度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新民诉法中小额诉讼的探讨就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院调解在当事人协商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价值值得肯定,但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司法实践者,夸大其优先性,势必造成法院调解滥用,影响诉讼效率、折损诉讼公正,使法院司法权威和法官社会公信力大打折扣。为此,须重新思考"法院调解优先"初衷,并使法院调解回归应有状态。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逸萌 《企业导报》2009,(5):156-158
处分权作为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合理地处理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是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额诉讼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为各国借鉴.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其正式引入中国.小额诉讼制度在我国适用一年有余,尽管其适用能够实现案件分流、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推动司法大众化,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问题,需要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虚假诉讼的存在,既对合法民事权益主体的利益造成侵犯,又损害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虚假诉讼的产生,主要由利益驱动、我国诉讼法规定的某些程序的不足、证据制度若干缺陷及法律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缺少制裁性措施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因此,为了防范及规制虚假诉讼,我国有必要在民事诉讼立法及实践中强化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明确虚假诉讼的法律责任、严格法院调解、完善证据制度、完善第三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苗峰 《企业导报》2011,(9):28-29
文章通过对域外小额诉讼制度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我们自己的小额纠纷解决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熊靓 《活力》2009,(21)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目的和作用 审前准备程序是指法院在受理案件以后至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不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是司法诉讼的必经和前置程序,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做法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船舶扣押是各国用来解决海事争端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以"海娜号"事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船舶扣押在海事诉讼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为国外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提供担保及扣船法院取得对案件实体问题的管辖权。"海娜号"事件促进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内的海事诉讼和保全程序。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诚信度,减少恶意扣船现象,以便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执法尺度不统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近三成在进入诉讼程序后被法院推翻。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市法院民事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比例。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诉讼主体资格的实际取得直接关系到其诉讼权利义务的实际享有与负担,因而具有重要的研 究价值。本文在阐释外国人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程序意义上的诉权的状况与法律适用的基础上,对某些 相关的干扰性因素亦进行了探析,以期对此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全体业主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业主委员会参加诉讼,则能使诉讼便捷,诉讼成本减少,诉讼效率提高,还能减轻法院的压力,也有利于社会安定。案件一吴某、季某系上海市杨浦区业主,该小区业委会系三湘业委会。2011年11月,三湘业委会通过业主大会表决,授予其对违章搭建启动司法程序的权利。2013年1月,三湘业委会接到上海同涞物业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刘建平 《价值工程》2014,(12):182-183
代表人诉讼能够加大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促进上市公司健全内控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国应借鉴美国集团诉讼的成功经验,放宽法院受理证券欺诈诉讼的条件,进一步扩大证券欺诈诉讼的受案范围,并适时转移证券欺诈诉讼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出现,尤其是因劳资关系、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土地承包、山林权属等引起的涉及多数人利益的群体性诉讼纠纷日益增多.这些群体性诉讼案件多为复杂、敏感案件,正确处理这些案件已成为当前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同时,处理这些案件又不能单纯地只考虑法律效果,而应更多地考虑案件解决后的社会效果.人民法院处理群体诉讼纠纷要充分运用调解方式,做足调解工作.因此,本文将就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做好调解工作来解决群体诉讼纠纷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慧一 《活力》2005,(10):125-125
撤案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一项诉讼程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办案指标的约束,在检察机关内部对什么是撤案、撤案是不是错案、如何运用撤案程序等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撤案就是错案”,以致于在工作中遇到必须撤案的也不敢撤,只好做不诉处理或勉强起诉到法院,结果成了错案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