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二○○一年第6号现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一年十月二十六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吸收外资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重组与处置,保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外商投资的法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吸收外资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重组与处置。第三条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应从国民经济战略调整的高度出发,通过吸收外资盘活不良资产,引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的评估处置工作也得到推进,但现有的金融资产不良评估机制已不符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将在阐述金融资产评估要素及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我国未来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评估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再行对外处置拍卖不良债权,在这一处置过程中,由于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处置过程不够规范,出现了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制约了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解决。我国应增强金融资产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扩大信息发布面,向外界披露交易的实际过程和有关细节;为不良资产买受人设定债权实现限制条款,停止衍生利息的计算;赋予债务人优先购买权,为买受方设定受偿时效;设定买受人最高利润额,以此来防范金融不良资产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金融不良资产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占有比例比国外金融市场相对要大,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的限制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很显然不良金融资产的评估即是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良金融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改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以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如何客观评估整个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进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考核、建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金融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也影响到对中国金融体系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改进。特别是考虑到1999年国有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时采用的是帐面价格,因而在不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实质上的不良资产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一个客观的考核约束机制无疑就显得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03年6月30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618.41亿元,回收现金792.29亿元,占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的21.90%,其中并不包含政策性债转股。随着2007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占近,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积极准备改制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电  相似文献   

7.
毕可 《商业研究》2003,(13):108-1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是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资产处置损失。在我国,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水平,减少道德风险发生概率,加快现金回收速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恬 《江苏商论》2004,(7):147-148
我国1999年以来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笔者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能否成功,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此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一、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二、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资产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范围依法收购的资产。三、国家主要考核资产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收入,考核指标为现金回收净额。计算公式如下:现金回收净额=犤现金流量净额-国家计划内债转股股权回购、出售和转让现金流入-非国家指令性发行债券及商业借款现金流入+国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组建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好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相关企业的改革步伐,促进其转换经营机制,必须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进行成功的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公司与其他主体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多方的密切配合将会加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方式已从最初的催收转让、诉讼追偿等简单粗放模式逐步向债务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和综合金融服务等多元化、创新模式转型,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以其能够有效隔离风险、拓宽投资渠道、操作灵活以及方便退出等优势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有效路径,但由于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和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短板也在一定上限制了不良资产证券化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俩转股是指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现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经过3年多的运作,4家资产管理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至2002年6月30日,4家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2103.56亿元(不舍债转股金额),累计回收现金454.47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1.6%。在短短34多时间里,4家资产管理公司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确实很令人鼓舞。但是,债转股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靳惠 《市场研究》2004,(11):25-26
债转股是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依法将其享有的债权转换成对企业的股本投资,变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变原来的还本付息为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银行积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国有企业负债严重。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帮助国有企业脱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政策性债转股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针对此类问题从法律角度试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国家统计局对56位在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进行了信心调查,“潜在的金融风险”被经济学家们列为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几大严重问题之一。而早在1999年,正是出于对国有银行系统抗风险能力的担忧,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横空出世。7年里,中国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外金融机构在此投入大量资源。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现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2006年是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当年政策性收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最后的处置期限,但中国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还刚刚开始。四家AMC公司正进入一个命运的拐点,在它们酝酿着商业化转型的同时,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态势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国有银行逐渐直接涉足这一行业,有关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正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小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大到整个不良资产处置的操作方式,都必须经历一场大变革。从建立至今,中国不良资产交易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华尔街,不良资产处置被称为“沙里淘金”的生意,其中的回报率可高达30%。由于利润的诱惑以及政策与法律的纠缠不清,中国不良资产交易中形成了大量灰色地带,也聚集着一批敢于行走于灰色地带的“淘金者”。正因如此,如何弥补相关制度性缺失,将真正影响到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未来,乃至整个中国金融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是指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现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等障碍。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对不良资产现状进行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治理对策十分重要。该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和危害进行了探析,指出了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处置方法,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加入WTO以及国内政策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我国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引起了国际投资者及中介机构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表现出参与处置我国不良资产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前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障碍,积极主动地利用外资来加快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  相似文献   

20.
邱询旻  李珺 《商场现代化》2007,(21):364-365
<正>一、引言中国国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称国有AMC)在2006年处理完政策性不良资产后,便开始了其商业化运营,同年,在国务院的批准和授权下国有AMC逐步开始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目前,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支持者们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减少不良资产的“冰糕效应”,使其损失降低,而且还能因降低了投资不良资产的门槛而大大提高处置效率(刘造谦),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避免资产处置中产生的各种风险(郭金春和陈璇)。然而,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却认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特殊,其现金流以及证券化的高回报率无法保障(李敬华和李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市场存在着:市场容量小、流动性差、中介不完备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李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