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帅 《中国商办工业》2010,(12):280-281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为了更有力地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我国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专门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希望通过以刑法惩罚的手段来打击相关的经济犯罪,同时能够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我国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然而该罪在适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争议,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立足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比国外的相关司法实践和立法规定,运用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该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与立法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体的多重法律认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缺乏科学性,以客观损失“量”为基点确认罪否的立法模式,在商业秘密犯罪中是完全不适宜的。这种立法模式在违法与犯罪的划分上不科学,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极为困难。应借鉴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商业秘密专门法规,以附属刑法形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则更具有现实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争议颇多,争议最大的就是关于间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观方面是否包含过失,核心是对刑法第219条第2款规定的“应知”的含义的理解,笔者拟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考察,认为现行刑法“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应知”是过失之意,但并不合理,从刑法条文逻辑、刑法谦抑性等方面来阐述本罪应当排斥过失罪过的原因,进一步说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的合理形态应当是故意.  相似文献   

4.
王骏 《商场现代化》2007,(36):268-269
对商业秘密进行刑事保护必须贯彻谦抑原则。应取消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入罪的规定,将违约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予以非犯罪化,取消处罚过失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在司法实务中应将"造成重大损失"作为犯罪成立条件而非犯罪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5.
黄铭宇 《消费导刊》2009,(9):137-137
商业秘密罪是我国刑法知识产权犯罪中的一个罪名,在认定犯罪中,"重大损失"作为商业秘密犯罪的成罪标准存在争议,并且在重大损失的计算上也存在立法不足的特点。本文从"重大损失"的性质,认定参照因素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几个方面试图解决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损害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主张扩大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范围和行为范围,强化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和诉前保全措施,降低刑法适用标准以及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商业秘密的调取、使用和披露。为及时、有效地回应以上内容,我国应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充实商业秘密保护法律规范的内容,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细化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和诉前行为保全制度。应通过修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司法解释,调整损失金额的认定标准和设置替代性计算方法,降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条件。应对国家机关调取、使用和披露商业秘密的职权予以专门规范,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其委托和聘用的第三方专家和顾问未经授权披露的行为予以严格规制。  相似文献   

7.
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等内容。本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罪的行为特征,并使之与传统犯罪的行为方式进行比较,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利于司法实践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相关立法对商业秘密的客体类型及其性质规定有所欠缺,与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的配合有所不足,须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防护网。但是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上存在的不足是明显的、,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我国有必要从私法角度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0.
付吉元  邓楠 《商场现代化》2005,(25):110-111
目前我国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防护网.但是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上存在的不足是明显的.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我国有必要从私法角度制定一部统一的哪<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因可能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竞争优势,各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日益重视,TRIPS明确要求成员国为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在我国,有关商业秘密的纠纷越来越多,但在司法、行政和企业中普遍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我国商业秘密立法不够完善,立法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相关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的力度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加强对现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在对商业秘密的认定,权利归属及侵犯行为等方面存有不同的规定,总的来说与世界上商业秘密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海峡两岸已融入国际技术交流和发展的大潮,为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必须加快完善海峡两岸商业秘密立法,增加商业秘密具体内容的规定、惩罚性赔偿规定。  相似文献   

13.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查处田云鹏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行政查处机关《反不正当竞争法》基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既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定了司法和行政两种处理途径。司法和行政两种保护商业秘密的途径各有其特点,司法保...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保护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在知识经济时代凸显其重要的市场价值,而相对于传统的三大知识产权又更显脆弱。如何建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立法层面回顾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发展,参考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可以看出在我国制定一部与传统三大知识产权法并列的单行商业秘密法,构建以单行法为主体并在相关法律中予以不断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已是现时之需。同时在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这一具体问题上,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的优秀立法经验,引入诉前救济程序,并改革现行的损害赔偿额计算的规定,以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周立刚  刘智勇 《北方经贸》2007,(4):28-29,37
刑事司法保护是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的最后屏障。完善刑事立法,加强对滥用银行贷款等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是增设骗损金融机构信用罪的立法初衷。认识并正确适用该罪的关键在于把握其与刑法所规定的金融诈骗各罪的主观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论商业秘密的认定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邦铺 《商场现代化》2006,(20):227-228
随着世界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也频频出现。然而由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隐秘性和复杂性,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相对困难,以及立法规范过于原则性而操作性不强,司法救济途径对商业秘密权属人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同时,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极其重大的,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走向困境。因此,加强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研究,对更有力地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法律保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防护网。但是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上存在的不足是明显的。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我国有必要从私法角度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业秘密法》。一、确立商业秘密权概念我国法律目前存在的基本缺陷之一就是缺乏商业秘密权这一基本概念。商业秘密权的确立和保护,是商业秘密保…  相似文献   

18.
近年,德国在商业领域出台多项新政,以进一步规范商业行为。其中,在2019年4月26日生效的德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下称《保护法》),为德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建立且实施了通用的欧盟标准。侵犯商业秘密将受刑事处罚《保护法》向保护贸易和商业秘密提供了新的民法基础,该法案第23条还规定了刑法条款,意味着侵犯商业秘密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商业的日渐繁荣,商业秘密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话题,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定性,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系统的阐述商业秘密的真实含义,鉴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是欠缺的,因而在刑法上将其成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体性恶性事件大量激增,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矛盾激化,这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相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写入刑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适用。但是在具体各地法院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的现象引发深思,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对该罪名的规定存在大量模糊不清的概念。本文通过分析该罪名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犯罪构成,进一步深化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相关问题的认识,实现其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