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及未来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但总体上属于渐进性改革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本着以发展为主线、充分调动多数人积极性、"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整体协调的原则推进改革,并坚持改革与开放的协同并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有政府自身改革不到位、在抑制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改革动作迟缓、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不够、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等。今后应以促进"两个发展"即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以"三化"即深度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战略取向,坚持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调配套、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樊纲认为改革不是简单的政府决策,而是一个社会内生的、整个社会共同选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社会中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冲突、其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由于改革旧体制阻力较大,即无法进行存量改革时,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经济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罗斯采取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改革的成本小,收益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我们必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国有商业批发企业改革一直是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部委通知     
《中国科技投资》2013,(16):20-21
201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公布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关系,处理好增量改革与存量优化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顺利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和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本文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现状和缺陷出发,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构建促进和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瓶颈"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原因主要有:金融机构经营方式转化上对县域经济重视不够;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央行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不畅;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金融企业本身素质限制以及县域社会信用环境差等.改革完善的思路主要有:金融业转制和发展战略上必须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增加信贷资金投入,防止县域资金外流;完善县域经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县域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为银行信贷支持和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国内外存在不同的解读声音。事实上,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至少表现在八个方面:城镇化的巨大经济拉动效应、与民生改善相关的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具有广阔的空间、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并存巨大的"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外投资空间巨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科教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简政放权和法治化运作等,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省以下财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文章利用2000年—2009年四川省59个"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就"省直管县"改革及转移支付细分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那些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县级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都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研究还发现,"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为我国全面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改革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今年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和谐社会,在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国有企业、要素市场、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管县"体制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弊端日趋明显,"省直管县"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赋予县域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了县级政府管理积极性。本文从"扩权强县"改革的宏观背景分析入手,分别介绍了中国县制的历史渊源和国内部分省的"省直管县"改革探索的历程,剖析了"省直管县"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全面进步,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经济奇迹”。改革开放过程虽然也出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程度受到新自由主义干扰、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问题。但毋庸质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模式创新,这一成功的改革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一要求,从中央和地方都进行了大部制机构改革试点,成果显著,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大部制改革即将从实践推广为普遍展开,本文对如何顺利推进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使大部制改革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滞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突显出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不仅成为保持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任务,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体制改革来牵引"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创新。目前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市场效率损失,资源环境产权的软约束损害了所有者权益,资源环境利益分配的失衡加剧了"公地悲剧"等。为了有效建设"两型社会",我国应根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健全市场化的资源环境价格定价机制、建立资产化的资源环境容量审计制度、完善公平化的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机制等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创新,破解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民发展主体地位的确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来发展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发展主体地位的确立要靠国家宏观政策主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司法体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为重要.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保障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