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经济与社会     
《科技与企业》2006,(9):70-70
推荐理由: 半个世纪以来.哲学虽然从学术的羁绊中被解放出来了.但同时给人哲学在堕落的感觉。在眼下无政府主义偶然论思想独断专行的风暴之中,如若历史的本质能冲破哲学习俗之表象、并且我们也能由此得到启示的话,那么我们便赢得了一次机会,从而为把握我们时代的本质而奋斗。《大哲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晚年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唯一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相似文献   

2.
15世纪,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8个小时。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通过掷硬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诗意地栖居     
人类曾经在很漫长的岁月里东奔西突,飘泊无定、随外依赖洞穴,林木,凹地作为栖身之所,以大自然的赐予随意而居,饱吸天地之精华,当他们有一天终于伫足某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营造”的时候。那便是被后世哲学家、诗人或歌手反复说到的家,然而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其实并不包括家中很物质化的东西、譬如墙壁、天花板.门窗和地板以及一些必备的家具和设施;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栖居的只是想象中的心灵,情感里的驻足之所,它带来的只是书写的快感与虚幻的忧伤和美丽。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德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被公认为其创始人,萨特则是存在主义在法国以至整个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贯穿其思想始终及其各个方面成为他全部活动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在其思想发展后期还一再宣布在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二者之间他宁肯选择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导报》2010,(5):47-47
“标准化”在日常生活里早已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几乎没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上楼梯时没人会去想脚步为何这样平稳德国标准18065的规定,阶梯间距必须均匀一致,恰好让成年人毫不费力地逐级登高。  相似文献   

6.
相俊红  王新业 《经营者》2006,(12):28-45
德国大诗人歌德当年曾如此咏叹 “没有什么能使你着迷,你飞来,停留在一个魅惑下面……” 几百年后的今天 这个“魅惑”驾临德国 在这个缤纷的六月 2006世界杯的梦幻舞台已经徐徐打开 我们更关注的是 来自足球场外的两大势力——媒体、企业的PK赛 这是中国企业掘金2008奥运的一次锻炼和预演 他们厉兵秣马,他们一掷千金 他们能否收获真金白银 他们能否秀出品牌个性 我们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世界杯商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4月9日,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转播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传递时,主持人卡弗蒂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妄称“中国产品是垃圾”,“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他们在过去50年里一直如此。”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此表示,我们对CNN主持人卡弗蒂发表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表示震惊和强烈谴责,“严正要求CNN和卡弗蒂本人收回其恶劣言论,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此前,德国NTV电视台、英国BBC、美国福克斯TV网站等西方媒体均发表了严重歪曲和诬蔑我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哲学家柏拉图带着七个弟子来到一块麦田前,说:“你们现在从这块田地里走过去,捡一支大麦穗,只许向前看,不许回头,谁能捡到麦田里最大的麦穗,谁就是胜利者。我在对面等你们。”“这还不容易!”弟子们个个胸有成竹地走入麦田。等他们走到对面时,才发现大家都失败了。原来他们都以为可能有更大的麦穗在前头,所以一路上看见较大的麦穗都没有捡,结果到了尽头,才发现自己已错过了机会,一个个悔之晚矣。  相似文献   

9.
邓晓燕 《新前程》2006,(10):1-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失恋的人在公园哭泣。这时,一位哲学家走来轻声地问她说:“你怎么啦?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失恋的人回答说:“呜……我好难过,为何他要离我而去?”不料这位哲学家却哈哈大笑,并说:“你真笨。”  相似文献   

10.
1、劳动分工的研究起源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色诺芬最早讨论了分工的原始思想。到17世纪末,威廉·配第继承了色诺芬的观点,把分工同生产率增长、成本降低及国际竞争联系起来,他们的研究为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劳动分工概念的真正形成始于古典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08,(5):10-10
德国《商报》5月5日文章称,过去的20年里,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他们称自己为”新贵”,他们正改变着中国的面貌。科学家把年收入高于6000欧元的群体称为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数6%的8000万中国属于这个群体,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2.
本月份出生的名人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德国哥厄斯堡城。康德的主要著作有《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判断力批判》《逻辑学》等。哈维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578年4月1日出生在福克斯顿的一个普通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外刊精揽     
《中国新时代》2008,(11):18-18
好消息,坏消息 在每个大城市的酒吧里,你都会听到有人喋喋不休地大声谈论他们持有的现金资产,以及他们如何赶在市场崩溃前将股票脱手。似乎没人想要其他任何投资。不要黄金类股,不要迷你债券,不要抗跌股。就是现金,除了现金还是现金。突然间,巴菲特警告说:今天有人对持有现金等价物感到很欣慰,他们不该如此;  相似文献   

14.
书述     
吴仕逵 《英才》2007,(6):139-139
多少商业巨头不爱EMBA,酷爱深藏着的历史,为的是从里面学到强悍的竞争对手尚不知道的管理智慧。很早外国人就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发生兴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参悟老子,写存在主义。不少管理大师也用中国的历史材料来佐证西方的管理理念。在多个国家游学归来的钱钟书也说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中海西海,心理攸同。本书作者傅强本是蓝眼睛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20年里攻读中围历史,甚有心得。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经过几年的游历,在座的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总好象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驱使着,思想要不停地运转才行,尽管如此,仍然感到眼观六路还常常出现肓区,耳听八方还不时觉得信息失灵。难怪有人发出如此感叹:要想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定得住心神,稳得住阵脚,非长上三头六臂不行。的确,假如我们的思想、行为总是被客观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左右,总是马不停蹄地去应付各种各样的、风风光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被橱窗里的一只压力锅给吸引住了。它呈醒目的深蓝色,是德国双立人品牌,让我停住的原因则是它的标价:290欧元。一只压力锅竟可售卖到如此高价,让我不由惊叹。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03,(12):12-12
在美国奥斯汀市北郊的戴尔公司总部里,首席执行官迈克&;#183;戴尔的办公室与总裁兼COO凯文&;#183;罗林斯的办公室之间是一堵玻璃墙,墙上有一扇敞开的滑行玻璃门。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戴尔和罗林斯说他们是公司的联席CEO,他们的交流很频繁而且毫无遮拦,即便当他们接听私人电话的时候也如此。  相似文献   

19.
向死而生     
生命的辩证法告诉人们,有生就有死。诞生,就意味着总要死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朝向死亡而生存着的,但死的意义又各有不同。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关生死的命题——向死而生。  相似文献   

20.
姜汝祥 《企业研究》2009,(12):12-13
正如德国哲学家爱德毕·斯普兰格写的那样。我们现在正面临宗教的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每个人的内心都肯定无疑地缺乏价值标准的时候,不知接下来会出现什么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