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传福说话语速不快,但比亚迪在2022年的奔跑加速度却让人印象深刻。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39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11月16日,比亚迪实现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从第一辆到第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时半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9,(23):125-125
这一年,王传福和他旗下的比亚迪在电动车与传统汽车领域实现了绝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张南 《经营者》2010,(9):58-63
这位越来越远离媒体的中国富豪如何解释自己领导的这个在中国汽车界火箭式蹿升的神秘企业  相似文献   

4.
产业链重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重要的零部件公司独立出来,对外融资、参与竞争,是王传福的重要战略在熟悉的新能源车战场,屡创新高的销量或许让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感受到久违的获胜感。今年10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88898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80003辆,同比增长262.9%;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3.76万辆,同比增长204.29%,增速远高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传福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初,他就将电池技术嫁接到汽车上作为奋斗目标,其间比亚迪多次宣称其研发的电动汽车将率先在深圳出租车市场投放,但迟迟未能交车,连其支持者深圳市政府都差点失去了耐心。  相似文献   

6.
庞元元 《经营者》2009,(19):48-49
当诸多汽车企业被动地在企业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博弈时,王传福却在电动汽车理念的指引下,巧妙地维持着传统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汽车的平衡。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下,比亚迪以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在电动车制造领域占据了先机。  相似文献   

7.
刘宝华 《经营者》2014,(22):110-112
是造车比想象困难?是一己之力过于薄弱?是竞争对手在换招?是未能适应新形势?或许都不是2014年秋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谓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机,优惠政策火力全开,市场销量数倍于上年同期,比亚迪秦供不应求。与“新能源春天”、“新能源车私人购买元年”这些词一起诞生的还有分歧,一些专家质疑,插电式混合动力如果不插电,对它如此大力度的补贴是否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斯拉是走高端,属于小众车型,通俗来说就相当于富人的玩具,而比亚迪的秦是大众车型。在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现在阻碍了新能源车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和使用,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传福的2007让人们感到“疯话”不断——到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这个2003年才踏进汽车业的安徽人,在汽车界演绎着“不合群”的“疯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10,(24):70-70
CE:外界的哪些质疑,你觉得难以接受?王传福:(对质疑)我看得少。CE:你认为外界在"妖魔化"你吗?王传福:媒体、社会各界人士,一般他们可能按照正常思路看企业,假如我是他们也会这样。比如说,你的汽车做好了,他觉得不认同,觉得整合或者是跨界这么大,或是短期获得这么高的增长,他不认同,他说这样做肯定会出问题的,说起来也觉得挺对。我们相信会有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王传福带领下,21年来比亚迪先后进入了电池领域、手机领域,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进入汽车领域,以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形象吸引了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本文基于比亚迪21年来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王传福创新型企业家思想的四个方面: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定位、以人才为根本的管理模式、以模仿式创新为技术路径、以低成本高品质为竞争优势,形成一套系统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针对王传福企业家思想与比亚迪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进行关系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体系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纲领,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CE:你对2013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怎么看?王传福:我觉得电动车光靠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和有社会责任的人去买,是破不了冰的,因此我们要找到有利可图的办法。大家可以关注深圳出租车行业未来12个月的变化,可能会发生一场革命,两块钱一公里的电动出租车会革八毛钱一公里的传统出租车的命。中国有120万辆出租车,油价假如涨到10块钱以上,出租车行业的电动化将有利可图。那些先换电动车的人,先赚一点钱。等五年以后大家都  相似文献   

13.
王传福:“技术派”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7,(22):50-62,64-65
在王传福的身上为什么看不到大多数本土企业家常有的"技术恐惧症"?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GE、微软、丰田、索尼、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它们让中国企业相信:技术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专利犹如一堵打不穿的铜墙和一条要命的绞索。  相似文献   

14.
十问     
《东方企业家》2009,(8):26-26
10 QUESTIONS危机之中,我们应该追问危机产生的根源。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司各特·莱许(Seott Lash)教授向《东方企业家》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对处于危机中的经济现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问     
Adobe与Apple之间关于Flash技术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到底是为了什么?最新的CS5产品又会对创意产业有什么影响?Adobe亚太区市场总监Mark Phibbs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问     
电脑产业大变局,苹果、谷歌的创意和产品是媒体聚光灯下的明星,那计算机厂家有什么想法?联想集团ThinkPad产品集团的高级副总裁Peter Hortensius博士说,创新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十问     
《东方企业家》2010,(5):30-30
10QUESTIONS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是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首家中国公司和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董事长苗连生是全世界最早进入太阳能产业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8.
十问     
10 QUESTIONS 经济危机之后,很多规则都发生了变化。企业领导者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国企业家相比于全球同仁,又有哪些能力亟须提高?IBM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甘绮翠回答了提问。  相似文献   

19.
在比亚迪坪山生产基地六角研发大楼前,总是停着一辆F3DM双模电动车。每天,这辆车都要载着不同肤色的客人在比亚迪基地里转上几圈。从它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依靠劳力、东拼西凑的中国制造,而是一支中国本土研发队伍依靠创新集合而成的“中国智造”——这也是21世纪中国企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4(15):57-58
新能源在杉杉早不“新”。十年。这是杉杉的郑永刚之前布局新能源产业所用的时间。但今年夏天,郑永刚所领导的新能源产业扩张才骤然呈现在市场面前:5月,投入3500万元兴建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房——上一次类似投资是在5年前;6月,远赴澳大利亚“抄底”镍钴矿——在此行业这是第一次。种种迹象显示,他带领自己旗下的新能源产业板块正全速前进,形成一个打通锂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期抓住新能源的真正兴盛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