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包含价格黏性和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从非政策冲击、政策冲击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以及社会福利损失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1)在熨平经济波动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优势。(2)面临消费偏好、投资、技术冲击时,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下,经济发展更加稳健;面临政策冲击时,产出、通胀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敏感,即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相对更高。(3)在福利损失方面,当存款利率水平低于6%—7%之间的某个具体值时,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福利损失更小,高于该值时,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福利损失更小。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根据经济波动幅度、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利率所在范围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势必会对经济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到经济波动源的不唯一性,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着重研究能源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冲击的传导机制。外生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消费跨期替代、劳动力与消费替代、利率政策规则等决定,但各种冲击的具体传导路径存在着差异。模拟结果显示,各种冲击来源中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若使用国际能源价格进行冲击实验,则我国的经济波动进一步放大;而利率规则有减弱经济波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的经济特点,建立了一个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并存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子银行在外部冲击对经济体影响和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对冲击模拟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向货币政策冲击的紧缩效果;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风险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快,而解读我国放松利率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其经济学实质是通过不断地实现具体金融产品定价的局部均衡来推动整体金融市场利率的一般均衡.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产和负债业务利率定价均衡化的发展路径,指出货币市场利率是存贷款产品利率定价的核心参照指标,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利率完全放开以后,也可能伴随一系列利率改革风险,对货币政策形成负面冲击。因此,应健全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防范利率改革风险,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残酷的经济泡沫与频发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提醒货币当局,传统的以稳定实体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借鉴现有文献,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体系内增加了金融稳定目标。新的货币理论框架模型推导表明,中央银行增加金融稳定目标后,能有效避免最优利率被系统性低估,从而发挥中央银行最优利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准价格的引导作用。同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最优利率水平与中央银行设定金融稳定目标权重的偏好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同向变动,与银行损失成本反向变动。同时央行设定不同金融稳定目标权重后,面对外界不同冲击,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增速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建立"双稳定目标"货币政策新框架,二是构建"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跨境资本流出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紧缩效应,且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增加,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社会福利损失也会增大;汇率市场化能够明显降低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带来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起到逆周期"以丰补歉"的作用,降低经济受到资本流动冲击的影响,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必将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引致宏观经济变动。通过构建包括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和中央银行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利率管制、部分市场化、完全市场化三种情形下模拟货币需求冲击、技术冲击、贷款冲击、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需求冲击和利率冲击对经济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冲击和贷款冲击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前者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上升而增大,后者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我国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变动以平滑宏观经济波动,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侯歆烨 《时代金融》2015,(5):259+261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经济、金融体制特征及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利率"双轨制"决定了我国过去货币政策中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在选择上偏向于数量型工具的特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应在进一步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基础上,加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强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创新,增强央行对基准利率的定价权和定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率是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的信号,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对经济主体利益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经济主体在"存、贷利率管制"情形下福利状况后,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层面的大样本数据,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后,企业能更好地平滑融资成本冲击,实现福利增进。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在利率市场化后,受益于居民消费的跨期平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真实利率进而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在居民、企业、中央银行三部门同时实现福利效用最大化的约束前提下,利率市场化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消除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价格之谜。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经济、金融体制特征及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利率“双轨制”决定了我国过去货币政策中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存,在选择上偏向于数量型工具的特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下,我国应在进一步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基础上,加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强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创新,增强央行对基准利率的定价权和定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但企业融资对利率不敏感、利率传导机制不畅、信贷规模管控等问题使得利率对资金的配置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导致我国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共存。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包含异质性企业和影子银行的多部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并运用福利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以及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给家庭、低风险企业和商业银行带来福利改善,而对高风险企业和影子银行则会造成福利损失;相较于价格单行改革模式以及数量单行改革模式,同步协调推进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总福利增加最多;利率市场化能够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基于此,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应积极培育市场认可的政策利率,并在政策利率与市场基准利率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更明确地向商业银行发出将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号,实现从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靠拢并入。此外,还应逐步取消MPA考核中旨在落实数量调控目标的部分内容,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唐杰 《上海金融》2015,(1):54-58
文章认为:现有国内的四种主要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方案都有严重的缺陷。主张对于定期存款,按照期限长短,依次放开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不应该成为前置程序;对于活期存款,着重发展货币市场基金这种替代性金融机构。上述两个部分可同时进行。这不仅符合公平原则和稳健原则,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均衡性和安全性,而且符合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按照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成为我国重要的风向标。2014年周小川曾表示利率市场化在1到2年内有望完成,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2012年开始对存款利率制定1.1的浮动标准,2015年央行已宣布了3次降息,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1.2倍调整为1.3倍,再调整到1.5倍。  相似文献   

17.
<正>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参考基准的设想,运用计量分析对DR作为存款利率参考基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分析,并提出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敏 《时代金融》2014,(6Z):128-12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近期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稳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近期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稳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用外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验证,理论上的最优在现实中往往只能是次优。引言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之争由来已久,始于1844年银行法案之前的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之争就已明确地提出了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的问题。随着研究深入,经济学者比较倾向于规则行事(Tyler,1993;Dimitri Mayes和David,2002;Goodfriend和King,2004等)。具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弗里德曼规则、泰勒规则和麦卡勒姆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