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王伟力 《新财经》2005,(9):38-40
“今天你G了没有?”可能成为了近期1000多家未搭上股权分置改革早班车的上市公司之间一句流行的问候语。当改革成为企业再融资、股权激励等问题的先置条件时,在此次《新财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调查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上市公司的迫切和焦急。究竟如何调整心态,协调各方利益,确保能够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并顺利实施?股改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浙江民营企业信雅达的股改体验和心得,在数家向G股冲刺的上市公司中颇具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磊 《特区经济》2008,(12):109-111
在可观察的后股权分置时代,证券市场法律监管重心将是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执行的监管,以及对经由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再次引入权证的发行和交易的监管。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将催生一个特殊的并购市场,对这一特殊并购市场的法律监管也会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松 《北方经济》2005,(7):65-66
股权分置是指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相分离的现象.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和其它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最为显著的一个差异.在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加之非流通股股东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导致证券市场沦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或"圈钱"的平台.鉴于此,本文拟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特征及其理性回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06,(2):77-78
关键词一: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5年4月29El,经过国务院批准,巾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启动。在总结两批试点的基础上,9月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9月7日,沪深两交易所等联合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出台施行。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革命,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据统计,截至12月15口,共有234家公司召开了相关股东会议审议股改方案,其中已有190家变身G股。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雪  张慧 《北方经济》2007,(1):56-57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有的监管框架而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虽然较过去有了质的改进,但仍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证券市场监管仍旧由行政机制主导,证券市场监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是其根源。我们知道,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过分集中于国有股股东,形成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加之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股不流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残缺,导致控股股东占有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道德风险”和“败德行为”突出。受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我国不可能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限制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证监会提出的股权分置改革将解决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4%的非流通股份流通的问题,而其中国有股份占非流通股股份的74%,因此,国有股在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改革的顺利进行将使一直困扰我国股市的国有股流通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被大股东操纵、监事会不作为和独立董事成“摆设”等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应该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大国有股减持的力度,改革公司高管人员的任用办法,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建立、完善法律和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北方经济》2007,(2):105-106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准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现在.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改革进展顺利,评判改革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稳定,成效非常显著。改革后,流通股比例提高.市场将逐步过渡到全流通时期,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作为新兴的电子行业国家股比例由2004年的55.58%到2005年的23.16%再到2006年的6.04%,充分体现了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G时代是收购上市公司的最佳时机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完成股改成为G股公司,A股市场正全面走向G时代。在G时代如何收购上市公司?这是大部分拟收购上市公司的投资人比较关心的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有着深刻影响.从历史发展、现实情况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环境得到完善,财务行为回归正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存在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一)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就正常情况而言,债权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因债券利率低于股利,而且债券的发行费用低于股票的发行费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常年不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的分红,只有极少数公司将当年盈利全部实施分配。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往往采取种种做法,如不分配红利、低比例分配或以送股形式分配股…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