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领导体制结构科学化、民主化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地勘单位进行“二次创业”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的领导体制结构改革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勘单位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所从事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的基本态势。本文分析了从事地质勘查业、工程勘查施工业、采掘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地勘单位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取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治理结构的含义入手,就转轨期地勘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建立一种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以使经营者和所有者在利益取向上保持一致,缩小信息不对称现象,解决激励与约束的问题,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龙国华 《当代经济管理》2000,22(6):21-24,44
该文论述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 ,针对实施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在此基础上 ,详细阐明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认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地勘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柳州地质探矿机械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成功经验,认为地勘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地勘单位的现实情况 ,就如何加快其企业化经营进程 ,从构建经营机制、优化资产结构、实施科技创新、注重人本管理、建设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特点出发,根据我国宏观改革形势和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系统研究和探索地勘单位管理目标模式,是当前地质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系统论原理,结合我国地质工作运行现状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系统讨论了地勘单位管理目标模式的改革问题。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地勘单位的改革特点和发展趋势;二、地勘单位管理目标模式的设想;三、适应目标模式的改革对策;四、目标模式的适度推进与转换。把地勘单位经营管理逐步纳入商品经济轨道是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本文展开分析和探讨的逻辑支撑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沿着地质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的动态轨迹,力图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脉博;从地勘单位管理要素、系统及环境的组合联动和制约关系去把握强化地勘单位管理效应、提高地勘单位素质和激发其活力的客观运行机制和现实改革对策。据此提出地勘单位管理目标模式改革的基本轮廊是:以提高地勘单位素质为核心,运用系统观点,加强地勘单位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改革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分阶段的经营目标和多样化、多触角、多系列的经营策略;眼睛向内,改革管理系统内部要素及其运行结构;强化要素功能,建立完善内部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整体效应,增强地勘单位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地勘单位队伍庞大 ,机构臃肿 ,结构不合理 ,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提出了地勘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是关系到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体制与机制的障碍目前是制约地勘单位投资活动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作者认为地勘单位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关键是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的投资制衡结构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做好地勘投资管理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管理职能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主管部门要改革地勘费分配的管理办法,提高地勘费使用的社会经济效果,要依法维护地勘队伍权益,要加强地勘单位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指导工作,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加快经济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供求结构表现为供给结构僵化和需求结构萎靡不振相互扭拉的一种非均衡的结果。在结构调整中,中国应建立买方市场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反应机制,实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双重升级。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二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云南省扩大就业的.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构成比差异分析法(CDR)将影响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效应的作用方式,得出了两点结论:(1)从全国整体来看,产业变动效应占主导地位,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也不可忽视;(2)从六省市来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型就业地区和结构调整比较显著的老工业基地,职业变动效应的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阐述了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内含与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债务布置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以及债务优先结构三方面对西方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在分析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启示,为我国近期开展债务融资结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庆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与西部的多数省区一样,经济发展面临着特有的结构性难题,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矛盾、工业内部结构矛盾、区域经济结构矛盾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等.应尽快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1995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变动中就业结构存在滞后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面临长期压力。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以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就业扩张。  相似文献   

19.
社会形态的不断变革决定了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发展,组织结构演进及其发展的方向又决定着未来组织的结构形式。工业时代有适应工业时代的组织及其结构形式;后工业时代亦需要有适应后工业时代的新型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组织结构理论演进的轨迹告诉我们:在人类向后工业时代高歌猛进的历史转型时期,基于工业时代的组织结构的那种静态封闭、机械僵化的设计将不合时宜,一种新的适应后工业时代的动态开放、有机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农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该文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4个年度的师资队伍数量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了该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对策,对今后该校师资队伍建设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对其它农业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