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事件     
《走向世界》2014,(51):55-59
1"大千佛山风景名胜区"试运营10月26日,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更名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并正式挂牌。管理中心的挂牌意味着大千佛山景区将开始进行整合试运营。大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了千佛山、佛慧山、平顶山、蚰蜒山和金鸡岭五大景区。  相似文献   

2.
赶庙会是件很惬意而神圣的事。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赶庙会,头一天晚上就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猜想着庙会的壮阔与纷乱以及这景那景,幻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能不能在虔诚礼磕之后见到神仙倒不敢奢望的,但祈求神仙保佑还是可以放胆去想的。当然是与佛教道教等深厚文化有关的原因,在中国,庙会的内容丰富极了,有玉帝庙会、观音庙会,也有文圣人武圣人庙会,等等等等。这一切,都于岁岁年年里充盈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空间。而千佛山庙会则是以“老人节”为主题的。在济南,千佛山的名气很大,千佛山庙会的名气也不小。今日作为济南市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  相似文献   

3.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14,(43):53-55
济南让人流连忘返的名山胜水多矣。著名摄影家、作家牛国栋先生却独独把千佛山称为"世俗之山",斯言诚哉。当然,说它"世俗",并非说它不是一个宗教之地,相反,它的玄机、它的神圣、它的暮鼓晨钟、它的经声佛号,每天都吸引着无数香客来此顶礼膜拜;说它"世俗",是说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平民之山、市井之山。济南的春天是一夜春风刮来的。草绿了,花开了,沉寂了一冬的千佛山便热闹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丁宁 《走向世界》2014,(43):65-67
对千佛山冲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言,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有着别样的意义。因适逢重阳,又逢假期首日免费开放,千佛山首日游客接待量便直逼10万大关。摩肩接踵的游客让这座城中之山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香饽饽"。古人描述济南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一城山色"里,千佛山无疑独占鳌头。千佛山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为使"千佛山"接轨国字号.  相似文献   

5.
千佛山寻泉     
丁宁 《走向世界》2014,(43):62-63
济南是个"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济南最为人耳熟能详的真实写照。济南泉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各种版本的七十二名泉以外,还有近700个有据可查的泉子,其中不少的泉子就与千佛山相生相伴。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开元寺中有一泉,名曰甘露泉,呈浅洞形,因水味甘美而得名。明代《历乘·舆地》中记载:"大佛山寺中一洞,其水涓涓而下.  相似文献   

6.
千佛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及香火圣地。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济南的人们总要到千佛山登山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山会。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最为著名。山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山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山会有"柿子会"之称。  相似文献   

7.
刘权 《走向世界》2013,(26):21-23
<正>听说千佛山有庙会,忙完公事之余,沈从文和余庠从博物馆一出来就直奔千佛山。第二天一大早,沈从文在一阵"壮丽而缠绵"的钢琴声中醒来,然后照例给远在北京的妻子张兆和写济南通讯,信中念念不忘这次逛庙会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千佛山溯源     
陈强 《走向世界》2014,(43):27-29
千佛山在隋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隋朝初年,就山势在千佛山阴镌刻佛像无数,成为"千佛山"一名的由来。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为隋开皇七年(587)《刘景茂造象记》。《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记载有隋代造像题记10种,最晚为开皇十五年(595)《女花仁造象题字》。唐至北宋时期的500年间,除了宋代《太平寰宇记》将县南五里之山称作"历山".  相似文献   

9.
冯仲凯 《走向世界》2014,(43):58-61
千佛山地区地质环境奇特,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区内早古生代地层发育,从而具备了优质地质旅游资源潜力,为深度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观"六城联创"的济南,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占其四。看来宜居之城,需要生态打底。"山水泉城"是济南致力打造的生态城市格局,二元结构,"山"占其一。  相似文献   

10.
千佛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及香火圣地。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济南的人们总要到千佛山登山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干佛山山会。干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最为著名。山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山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山会有”柿子会”之称。  相似文献   

11.
张华松 《走向世界》2014,(43):34-36
济南古城南郊的千佛山,古称历山,因为远古圣王大舜曾耕稼于山下,所以又名舜山或舜耕山。历山海拔仅有285米,但是对于整个济南古城来说,却是观瞻所归的地标性山体。所以,在古代,历山脚下的舜井又名历井;以历井为源头的河流称历水(今曲水亭街所在的泉溪正是古历水的孑余);历水北流而西折,注入一个叫做历水陂(故址在今大明湖西南门以南)的湖泊;历水曲隈之地,古称历汭,济南古城的前身历下城,或称历城,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刘书龙 《走向世界》2014,(43):40-43
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赖文章为助。"千佛山之所以能与趵突泉和大明湖鼎足而立、成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明代以后,千佛山便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名士前来登临游览,并留下了大量相关的题咏诗文。这些名人游踪和题咏丰富了千佛山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千佛山的知名度,使千佛山在清中叶以后的名气逐渐超过济南的另外两座历史文化名山——华不注和龙洞,最终成为济南第一名山。  相似文献   

13.
以佛教文化旅游地敦化六鼎山为研究地案例,基于百度指数2011—2020年每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研究方法测算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佛教文化地敦化六鼎山的年际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月际变化旅游网络关注度高峰期和平淡期差异性较小;周内变化旅游网络关注度最高峰由星期四延后到星期六。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性。  相似文献   

14.
佛教旅游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体系中所占比例很大,但是旅游实践中,人们对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缺乏清晰认识,这对佛教自身与佛教旅游事业二者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佛教旅游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旅游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人们关注。南岳是佛教文化发展传承圣地,因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成为南岳旅游的品牌。在南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佛教音乐起到架起佛教文化与旅游事业的桥梁作用,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内力。  相似文献   

16.
四川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三大牡丹栽培中心之一,而彭州牡丹栽培与观赏地则集中于丹景山。丹景山不仅汇集了彭州特有的牡丹品种,由于其极富野趣的牡丹栽培观赏方式及与宗教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历史渊源而深受旅游者的喜爱,而且其牡丹资源具有多层次的文化价值,是牡丹"文化全息"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剖析了丹景山牡丹所具有的物质性资源价值以及非物质性的宗教及美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非物质性价值开发的观点,探讨了对其进行非物质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开发路径,以期能从文化发掘的角度充分发挥其文化和精神价值,扩大其影响力,恢复其在我国牡丹栽培与观赏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众多的物质性遗产资源的非物质性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白洁 《魅力中国》2010,(25):171-172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石窟雕像艺术的巅峰之作,它开凿正处于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关键时期,本文从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来探讨佛教艺术世俗化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