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过高,表明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要使其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挤压出累积的泡沫。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低迷,正是市场步入自然调整状态的信号,人为中断调整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房地产价格的调整可以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促进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并有利于自主创新。当前,我们应更加关注市场运行规则和监管机制,而不是纠缠救市之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持续多年了。北京市二环内的住房在十几年时间里由3000元左右上涨N6万元以上,上涨幅度20倍以上。在世界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这些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即使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与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相似文献   

3.
正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他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必破。中国人口进一步聚集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充分调整之后,各地价格走势将会分化。超级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凭借其对人口的巨大吸引力,人口会进一步增加,房产价格也将会从衰退中恢复并再创新高,而那些不具有人口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4.
余胜 《中国外资》2012,(22):212-213
本文根据经济泡沫理论,对广义JLS模型及参数估计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美国、香港、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检验模型在房地产市场的应用,证明修正的广义JLS模型在股市及房地产市场对于泡沫检测及泡沫破裂有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现状,进行理论和政策分析,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特点、发展和危害,并提出预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泡沫,使房地产业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不仅消化吸收了大量钢铁,水泥等上游原料,而且还带动了化工服务业等下游行业,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由于房地产供需失衡等多种原因,中国房地产业泡沫越来越严重。尽管短期内中国房地产业仍处于相对过剩状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的升级,中国房地产业应该调整布局。有必要优化现有的商业生产区域,创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业生产基地。同时,还要多方面发展,结合其他行业形成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世界房地产市场影响到经济形势的走向,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对世界房地产泡沫的观察,总结出房地产泡沫各阶段的特征及影响.其次,通过对重要指标的考察,分析了目前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房地产发展的情况,总结出世界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的启示,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典型房地产泡沫危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实行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时间与美国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相重合。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正确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稳步实施房地产业政策调整。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言大义     
《证券导刊》2011,(25):12-12
谢国忠:房地产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等到泡沫调整后,行业会出现大幅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下降两率,重点是国际金融市场这个大背景,在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震荡,在于维持国内经济增长,而不是对房地产救市。房地产开发商只要看看最近央行及银监会的“限贷令”及改善住房按揭制度,就知道央行在采取政策防范房地产风险,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爆炸式发展时期,而国外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使各方对房地产的“超速”发展产生了担忧.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60%以上的开发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支持.商业银行在分享房地产发展带来巨额回报的同时也积聚了越来越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就可能会引发银行信用危机、清偿能力危机等,甚至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动荡.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现状着手,探析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规避及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