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睿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154-155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犯罪既属于传统犯罪,又属于多发性犯罪,基层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一半左右是盗窃案件。作为最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盗窃罪既遂的认定问题,在理论上却存在很多争议,实践中的认定标准也是多样。文章通过一典型案例,对盗窃罪的各种既遂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所谓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或以强暴手段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暴力案件可认定为严重暴力恐怖案件:一是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二是具有鲜明的反社会性;三是呈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四是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五是犯罪手段激烈残忍。近年来我国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严重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二是严重暴力犯罪呈现出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恐怖活动性质;三是一般群体性事件易演变为重大暴力案件。  相似文献   

3.
刘朝元 《财会月刊》2013,(12):48-51
金融票据诈骗罪犯罪客体的序位问题对本罪既遂与未遂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本罪的犯罪主要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次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在犯罪既遂形态上,本罪既是结果犯,也是情节犯。本罪的既遂应当以非法占有目的下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为标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蔡豪文案的分析,提出在我国应把普通赌博行为犯罪化。在借鉴大陆法系关于普通赌博行为犯罪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赌博犯罪的新特点和立法的缺陷,论证了普通赌博行为犯罪的认定,并在现有关于赌博犯罪立法的基础上提出普通赌博行为犯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敬辉 《活力》2010,(8):226-227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与认定 根据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也包括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对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属于归个人使用的司法解释。与我国市场主体的立法不相协调.也与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宗旨不相吻合。因此,在认定挪用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中是否属于归个人使用,不能以所有制形式作为判断的标准,而应以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辨别。  相似文献   

6.
司法机关,公、检、法机关在侦察、审理过程中,根据案情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取犯罪预备、实施、未遂、既遂等法律真相,对惩治犯罪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数据恢复原理解析及数据恢复的原理介绍,说明技术层面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早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危险犯最为环境犯罪的既遂标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无论从此类犯罪的特点还是我国的保护现状上看,我国都应在危险犯引入环境犯罪。  相似文献   

8.
唐凯林 《英才》2004,(3):90-91
“如果发生的行为在当时不算犯罪,现在规定它属于犯罪,那还按过去条办;如果它在当时属于犯罪,现在不认定为犯罪,按从轻原则,它现在不属于犯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贪污腐败的手段也日趋多样、日趋隐蔽,虽然我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对贪污罪的认定及处罚都作出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规定,但是某些情况下相关法律法规依然无法起到惩治贪污腐败的作用。目前贪污犯罪的犯罪对象、既遂和未遂等方面争议较大,如何更好的理解和贯彻这两方面的立法原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保险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金融制度,保险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诈骗犯罪却越来越多,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可是无论实务界在处理保险诈骗犯罪及其相关问题时,还是理论界在研究保险诈骗犯罪及其相关理论方面时对一些问题都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统一标准,更好地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有必要对这些争议问题加以厘清。本文从保险制度着手分析认为,保险诈骗犯罪的危害是严重的,特点是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鉴于保险诈骗犯罪的多样性、复杂性,应严格依照构成要件认定其入刑标准;对于保险诈骗罪的着手,应该根据刑法第198条所列举的各项行为具体地认定其着手标准,应根据每一具体犯罪情况确定其着手的标准;对于内外勾结骗保的情形,应当以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论处。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社交、销售平台成为诱发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重灾区。基于对聚法案例网的125份刑事判决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表现出犯罪团伙集团化趋势明显、犯罪主体青壮年居多,专业知识文化水平不等等特征突出。基于侦查治理视角,分析侦查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存在的难点,继而从扩大线索来源、构建多元取证模型、监管机制、合成作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公安机关侦办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菅中战 《活力》2012,(21):62-63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后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小林 《企业经济》2004,(1):160-161
本文提出了贷款诈骗罪排除单位主体的不妥,及应着重从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和结果上,借助客观事实来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就贷款诈骗犯罪与贷款纠纷的界定,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当前贷款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危害日趋严重的状况,对贷款诈骗犯罪的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刑法对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一般观点是相当因果关系论。然而在环境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继续沿用相当因果关系说对污染环境犯罪中的因果关系进行认定将可能造成放纵犯罪的恶果,难以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刑事诉讼因果关系认定在环境犯罪案件适用上的不足,结合国外相关制度对完善我国环境刑事诉讼因果关系认定制度提出几点浅显的议。  相似文献   

15.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是典型的过失犯,同时又兼具行政犯特征。过失犯中的“结果”要求与行政犯中的“前置法援引”设定使得本罪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诸多争议,以犯罪主体为分析对象,尤以社会审计人员较为常见。对于本类犯罪主体的确定,应当限定为“社会审计人员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严重后果”的界定应当采取“数额说”与“实质说”并行的评价标准,以实现裁判结果形式合法与实质合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构建刑法中自动恢复行为理论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寅 《企业导报》2009,(10):150-150
自动恢复行为是在犯罪既遂后实施的一种弥补犯罪过失的行为,是一种罪后的悔罪行为,同自首立功一样有其得价值存在,通过对其得研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良军 《秘书》2014,(4):17-17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饶子,廿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不用说,这便是成语“望梅止渴”的出处。应该说,在某个特定时刻、特殊环境下,针对特定人群,望梅止渴的确能够暂时起到鼓舞士气、激发能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认为作为特殊的诈骗犯罪,其起刑点高于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应高于诈骗罪,并且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应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避免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认定、量刑档次上产生分歧,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提到手机对人体的危害,人人都会说是手机的电磁辐射。其实手机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辐射之外,以下危害更应引起手机使用者的注意。这些危害我们可以戏称为“手机五宗罪”。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具体到某一个有特定内涵或质的规定性的客体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变中必须有不变。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定阶段变化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不能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