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其栽培技术称为一种双收技术。再生稻的主要特点是米质优、省工省时、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有利于粮食增产、粮农增收。  相似文献   

2.
水稻也能一季种植,实现多季甚至多年收获?重庆忠县马灌镇农民"育种专家"胡代书的回答是:能。因为他培育出的"越年再生稻"不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还在全国试种推广2万亩,  相似文献   

3.
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社教 《中国农史》1995,14(3):31-37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4.
一、双季稻、再生稻气候类型区本区包括贵州西南部海拔750米以下,南部600米以下,东部、北部400米以下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大于18℃,水稻生长季日数大于220天,安全生长期日数大于180天,10~20℃的积温大于4000℃,年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热、水、光条件均适宜种双季稻和一季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双季稻的品种布局为:早稻用中早熟品种时,晚稻用中熟品种(籼型、粳型均可);早稻用中熟品种时,晚稻用中早熟或中熟品种;早稻用早熟品种时,晚稻宜用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即种植一回收获两回的水稻,利用到稻桩重新发苗生长的特性,有效缩短了稻米的生长时期.我国作为稻米的原产地,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再生稻的生长特性,种植人员必须综合控制温度,水量,土壤肥力等多种条件,保证再生稻稳定高产.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再生稻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近几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加快扩张。2014年以来,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从4000公顷扩增至去年14万公顷。据农情调查,洞庭湖区、衡阳盆地等主产粮区,2018年延续了再生稻扩张的势头,全省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省农技推广总站牵头组织成立再生稻推广企业联盟,开  相似文献   

7.
<正>在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处于较高起点的情形下,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新跨越,必须拓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再生稻。再生稻是指一次播种,两季收成,即利用中稻在一季成熟之后,大约只要割稻株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收获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肥水管理措施,促使其茎节上的侧芽萌发再生成稻株并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被公认为是米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10.
8月12日,经专家现场验收确认,作为再生稻连片种植的航天水稻“Ⅱ优航148”百亩示范片头季亩产859.28公斤,跃过了8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继“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之后,中国超级杂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辈“新丁”。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雄生 《中国农史》2002,21(1):54-63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获期上的早晚。即使是所谓“早稻”,也大多属于中晚熟品种。早稻、晚稻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复种关系。宋代各地都有早晚稻的分布,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浙西、淮南等水稻主产区以种植晚稻为主,但其它地区却出现了早稻盛行的趋势,干旱和救饥是早稻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太湖地区种植则很大程度上是赋税和雨水所致。  相似文献   

12.
邵文科  袁梦麒  孙建伟  刘苗  高雅君 《现代食品》2021,27(2):135-139,148
为探究大米粉添加对糯米粉品质及汤圆口感的影响,将0%、5%、10%、15%、20%和25%的大米粉加入糯米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和粘度糊化曲线,将添加不同比例大米粉的糯米粉制作成汤圆品尝口感.结果表明,大米粉添加量10%及以上时,粘度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大米峰;当大米粉添加量15%及以上时,直链淀粉含量大于2%,制作的汤圆口...  相似文献   

13.
胡斌  王静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1):90-92,120
以产自安徽省的99份籼米为研究对象,比较稻谷、大米、大米粉近红外光谱测定直链淀粉的差异,利用TAS全校准技术下稻谷、大米、大米粉3种大米物理形态的近红外光谱测定直链淀粉结果的相关性,建立适用于安徽省所产稻谷中直链淀粉营养成分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稻谷、大米、大米粉测定直链淀粉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  相似文献   

14.
大米增香及增香工艺是大米品质调理技术的一种。随着中国大米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精制大米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增香米的工业化生产正在蓬勃兴起,这是因为:(1)香米因具有独特的香气(也称特征香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香米的香气不仅能诱发人的食欲,而且能使人们在进餐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2)香气是大米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米的食用品质要求也越高,口感差的大米和陈米不大受欢迎,对口感好的大米和香米却十分喜爱。(3)优良的香稻生长受地理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自然产量不高,影响了香米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稻谷生产大国,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稻谷加工关乎人们健康和综合经济效益。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探讨合理利用和开发稻谷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植模式变迁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直接影响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并对产量产生影响。本文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不同时期水稻种植模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了种植模式变化的原因。结论表明,1997年后水稻种植模式变化是导致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单产变化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stimates rice production response using the Cambodia Socioeconomic Surveys conducted in 2004 and 2007.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far below its potential and can b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y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puts such as fertilizer and irrigation.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Cambodian government needs to design its investment strategy to improve rural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irrig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lectric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and boost farmers’ income.  相似文献   

18.
粮食储藏与加工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点.碾米技术可有效改善大米陈化问题,提升大米的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并已广泛应用于大米储藏、加工等领域.为深层次探索碾米技术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剖析了粮食储藏与加工面临的问题,阐述了4种关键碾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提升碾米技术的加工效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尽管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但由于粮食问题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几十年来两岸始终将粮食问题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首位。本文通过对两岸稻谷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探讨大陆地区稻米进入台湾省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米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