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的本性是价值增殖,而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必须建立资本价值增殖机制。本文对资本人格化机制、资本确定机制、资本经营机制和资本扩张机制进行了探讨,试图对搞好国有资本经营,确保国有资本价值增殖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方股份公司主要是顺应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需要而产生的,一是集资和资源分配功能,二是降低风险功能,这两个功能都与降低成本有关。然而,股份公司还隐藏了一个更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人格化的资本营运主体功能,考虑到路径不同,前提不同,中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必须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中国化的诠释,重塑人格化的资本营运主体。  相似文献   

3.
胡钧  杨静 《经济学家》2005,2(6):4-11
“经济人”假设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本区别所在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从新的角度揭示它的实质,指出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区分了“经济人”与“人格化资本”两种不同概括的本质区别.以期揭示“经济人”概括研究方法上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4.
刘克  刘喆宇 《经济师》2010,(2):15-16
文章基于广义资本结构视角,研究了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匹配。结论表明两权的最优匹配是一种相机治理机制:当委托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大于代理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时,两权匹配应以激励为主;当委托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小于代理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时,两权匹配应以约束为主。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要深刻地把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都必须首先把握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以全面分工与充分的协作为内容的经济形态,其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主体必须凭借不同的经济资源参与到经济活动中,通过各自有效的经济行为,实现各个参与者的经济目的。并且各经济主体在实现自身目标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妨碍其它经济主体正当权益的实现。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和明确界定资本人格化主体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人格化和独立化都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资本人格化是企业经营独立化的内在灵魂,企业经营独立化是资本人格化的外在运动,体现了发达商品经济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之间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7.
花永兴 《经济师》2023,(4):10-11
在商品经济中,供给侧表现为公共资本;需求侧表现为私有资产。二者是一次商品交易的两个方面,利率是公共资本无差异分析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决定着GDP增长的比率。  相似文献   

8.
“资本的人格化”与“经济人”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假定,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自斯密提出以来,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外延的扩大,“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处于转型和市场不完善情况下,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型乡镇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企业的财务结构、市场地位和所有权状况直接影响其投资决策。这些企业的投资对流动性状况和内部融资的可获得性都十分敏感,但并不受外部资金的获得情况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与人格化的银企关系并不相关,但却与企业的市场潜力、产品出口及研发支出密切相关。模糊的集体产权对投资的影响是负效应的,而界定清晰的个人产权对投资产生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该文考察了处于转型和市场不完善情况下,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型乡镇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企业的财务结构、市场地位和所有权状况直接影响其投资决策.这些企业的投资对流动性状况和内部融资的可获得性都十分敏感,但并不受外部资金的获得情况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与人格化的银企关系并不相关,但却与企业的市场潜力、产品出口及研发支出密切相关.模糊的集体产权对投资的影响是负效应的,而界定清晰的个人产权对投资产生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提出和解释了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探讨了人力资本类型与企业剩余分配方式的关系,对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乔  陈剑波等 《经济学》2002,1(3):501-520
本考察了处于转型和市场不完善情况下,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型乡镇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企业的财务结构、市场地位和所有权状况直接影响其投资决策。这些企业的投资对流动性状况和内部融资的可获得性都十分敏感,但并不受外部资金的获得情况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与人格化的银企关系并不相关,但却与企业的市场潜力、产品出口及研发支出密切相关。模糊的集体产权对投资的影响是负效应的,而界定清晰的个人产权对投资产生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剩余索取权及其归属:关于资本劳动关系成因的一个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梁晓鸣  刘智勇 《经济师》2004,(11):159-160
我国现行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分享模式体现为一种典型的“股东至上”模式。在该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力的核心。可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企业中的物力资本投资者欲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来控制公司已力不从心。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参与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的剩余权利的最优匹配是一种相机治理机制。这一机制,既受到市场因素的约束,也受到投资基金的广义资本结构风险变化的影响。在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的不同生命周期中,采取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相机匹配,能够有效地激励管理者,从而提高基金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云宏  曲亮 《财经科学》2005,(6):118-124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出发,分析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前提、社会背景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再梳理,指出企业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内生因素;进而从公司治理的本质入手,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模型.分析公司治理模式分化的原因以及选择的依据;最后,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最优剩余财权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财权能否合理配置是影响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企业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典经济阶段和新知识经济阶段,通过构建剩余财权配置模型,并以贡献和风险承担作为剩余财权配置的基本原则,研究发现:在古典经济阶段,物质资本贡献较大且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大部分剩余财权应配置给物质资本所有者;在新知识经济阶段,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和承担的风险较物质资本更多,因而大部分剩余财权应配置给人力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18.
孙月 《经贸实践》2016,(7):77-77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能充分考虑投资人投资回报率,帮助企业的经营者更好地理解企业内在价值和实际的经营情况,本文选取DF电子公司对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进行运用研究,得出结论,进而验证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刘智勇 《技术经济》2004,23(10):17-19
<正>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制度层面的问题。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框架。现代企业契约论将企业视为一定契约的联结。那么企业所有权体现为一种契约规定之外的剩余权。具体化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公司治理变现为一个关于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安排框架。古今中外,基本上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惟一所有者。企业所有权分配应该是一个在不同的股东之间进行的问题。这些股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全都是企业物力资本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互惠交易是一种人格化交易,可以自我实施。互惠交易和非人格化的市场交易之间存在着负面的外部效应。以互惠交易网络为特征的交易制度导致了温州模式的锁定。温州经济要走出当前的制度困境,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