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的分配。政策规划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利益分配功能.还包括分配前的利益选择和利益综合.分配后的利益落实。其中,利益落实是公共政策最关键的一环。同时,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公共政策的界定 什么是公共政策,中外学者的认识是仁者见仁.但在差异中又含有共识,即: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第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其他分配;第二,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孤立的就事论事式的分配.第三,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分配,而不是口头上或纸上的利益分配."①简而言之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依据一定的目标,在社会范围内,对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方针、准则、规范等这样一个社会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雪梅  张方华 《魅力中国》2010,(23):134-134
公共政策在落实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阻碍,这就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必要的监督。目前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公共政策监督机制,但由于我国的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所以监督机制也并不完善。公共政策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有效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使人民当家作主,就应扩大民主参与,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政策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道明 《特区经济》2008,228(1):232-234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利益结构,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深刻领会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控制着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密切相关.在我国,共产党执政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所以说,我们的公共权力主体是人民群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对企业民间资本的投入、向外发展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公共政策执行效果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常熟中小民营企业运用“走出去”政策为例,从政策知晓度、使用度、落实度三个维度分析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执行效果现状.进而从政府加强政策宣传力、健全政策体系、下放政策执行权力、加强政策执行监管方面提出加强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执行效果对策.  相似文献   

7.
薛继亮 《北方经济》2021,(11):33-36
收入分配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本文重点研究内蒙古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发现2010年以来虽然内蒙古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控制较好,但绝对收入差距仍呈现出扩大态势,已是西部12省市中绝对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收入分配影响内蒙古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贯把自己摆在"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位置上,热爱人民,关心人民,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打算,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最终落脚于人民利益上,以人民的拥护为最高标准.因此,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邓小平理论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众多利益主体的博弈.因此,必须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正视利益冲突与矛盾,合理分配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要求在政策制定时找到利益的重合点,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并建构公共利益平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防止信息失灵对公共政策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真实性是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的客观基础,信息的完备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当前,公共政策制定中出现的种种信息问题降低了政策制定的有效性,甚至使有些公共问题根本无法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议程,从而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信息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信息管理手段等表层因素有关,更深层的是人的认知结构、利益博弈以及制度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立国安邦必须以民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做到心系群众,胸怀大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取信于民.因此,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则实 《广西经济》2012,(11):23-24
收入分配问题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核心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收入分配问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之时,欣逢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这次大会为未来收入分配改革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呈现出新的亮点。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  相似文献   

13.
张莹  杨晓宁 《魅力中国》2014,(19):75-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是老百姓最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是近年我国收入分配退步呈现出比例失衡、差距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始终突出地强调群众路线这条主线,而且异常鲜明.无论形势怎样发展,群众路线都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和轻视的法宝. 第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这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 所谓党的宗旨,就是我们党干事业的根本目的,解决立党为谁,执政为谁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为了谁",才可能正确地解决"怎样为"的问题.我们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在通常情况下,应该具体到为人民的利益负责,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在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落实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上.当然,也不能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等同于只为人民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15.
王海波 《魅力中国》2011,(14):73-73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否能够符合社会大众的利益,服务于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体,是为我们转型期社会的拐点。从过去发展型政府走向服务性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本文正是通过了解当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及其渠道,并基于此渠道,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大计,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热点。文章从基本服务均等化的视角,阐述了基层政府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有效手段,统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把为人民服务贯穿工作始终.……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无小事,关注民生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财富的有效创造与公平正义地分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全社会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使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温晓鹏 《魅力中国》2010,(23):101-101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政策制定机制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对公共政策的概念及其制定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制定过程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