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即将推行的"两税合并"措施是否会造成外资大规模的撤离,一时间众说纷纭。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发现"两税合并"预期的确对我国吸引FDI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不会引发大量外资"潜逃"。  相似文献   

2.
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非正常撤离是指未履行在中国的纳税和清算义务的外资退出行为。频繁发生的外资非正常撤离,不仅给中国相关利益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稳定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外资撤离,但从深层次角度分析,地方政府部门过度追求"经济财政"却是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根本原因。在客观认识外资非正常撤离原因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应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法律对策,包括完善和建立外资信用机制、监管清算机制、紧急联动机制、法律追究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补救机制,减少外资非正常撤离的负面影响,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吸收韩国投资,韩资企业已成为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韩企非法撤离的现象,如不能妥善处理,可能对山东和韩国乃至中韩经济合作都造成负面影响。韩资非法撤离主要是由于经营成本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外资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韩资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落后、缺乏长期投资战略造成的。山东省应改变引资观念、注重外资质量、健全清算机制及市场和法律机制等,以应对外资非法撤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研究了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撤离降低了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种负面影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市场导向型外资。机制分析表明,外资撤离引起企业成本加成下降,改变企业中间品配置,进而削弱企业获取出口附加值的能力。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外资撤离产生的行业内关联和后向关联有利于本土企业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但前向关联会对下游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外资撤离虽然对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也为行业内和上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概念、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防避税措施、防止重复征税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对我国外资引进、税制优化、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所得税改革还将在突出所得税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曹阳 《商业研究》2004,(23):120-122
加入WTO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对我国税法作适当变革 ,尽可能减少加入世贸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改革对外资的税收措施 ,将对所得税优惠改变为对流转税优惠 ;合理利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保护我国国内产业的发展 ;完善我国税收立法和执法 ,使之符合透明度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1月21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召开的“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的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上百位来自外资或者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探讨了当下的这一热点问题。不少专家警告说,从珠三角地区到山东等沿海省份,近来都出现了不少外资企业“半夜逃跑”的恶性撤离现象,显示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或将蔓延。  相似文献   

8.
杨斐然 《商》2014,(12):143-14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尽管对具有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对待的优点,但不能很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列举应纳税收入项目变得比较困难,仍采用分类所得税征税模式不仅使征管混乱,还会加大征管成本。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面临着改革的必要性,尽管个人所得税的不合理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税基过窄、费用扣除标准不科学、税率设计不尽合理、税收征管存在很多漏洞等多个方面,但本文主要从税基的角度出发,谈谈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华外资撤离对于国内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就业水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一些世界名企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外资撤离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事实上,需要指出的是外资撤离突出表现在低端制造业领域,并非整个中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的不只是挑战,更是机遇,是实现升级的良好时期。国家和企业都应为此作出战略调整,灵活应对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杨明强 《江苏商论》2012,(9):153-155,160
在中国区位优势下降和美国重振制造业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美资制造业正在从中国东部地区悄然回流。在制造业撤离还未形成一种趋势前,中国政府要因势利导地采取对策:增强中国的区位优势;着力提升外资企业的根植性;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促进代工企业向精致化发展;评估区位优势,预警外资撤离,以减少撤离可能或延缓撤离过程,从而减轻对中国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撤离,尤其是非正常撤离现象渐增,中国作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影响。为此,应从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控制、事后救济三大方面来应对外商撤资,以防范和减轻撤资对我国经济引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1)
<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会计行业领域的准则也已经和国外的会计行业相接轨。但是,在所得税核算中会计与税收由于服务的性质不同,所以造成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使企业纳税遵从度下降,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成本,还会通过差异来逃税漏税。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及有关税收法规,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所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能够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改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上市公司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但也会造成某些行业的垄断,影响民族经济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外资并购的特征以及其存在的风险,为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规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国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后,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蜂拥而至,对国内本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态的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增加了我国居民的就业就会,但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国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进一步失衡。为应对外资造成的冲击,我国应培育本土大型零售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向中小城市、中西部及广大农村推进,大力提高物流配送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新增外资扩大与部分存量外资撤离回流并存。外资回流的重点集中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成为制造业外资主要流出国。其中,纺织服装业、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制品业、电子设备、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最容易从中国回流到美国的行业。为此,中国未来应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业或者传统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的外资流出。同时,优化制造业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制造业竞争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一、其他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一)其他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有选择应付税款法的,有选用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的,也有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大多数企业由于不同原因都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企业各自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造成口径不一致,使得企业出来的报表资料在一些项目上缺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白冰 《商》2014,(24):66+22-6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投资环境变化较大,大量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并造成恶劣影响。本文基于烟台韩资企业角度,针对烟台韩资企业发展中凸显出的投资动机、产业特点、投资规模、经营理念、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其应对投资环境变化的相应策略,即把握烟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烟台外资引进的市场需求,转变投资导向,创新改革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烟台政府及当地企业的沟通合作,实施本土化生产经营战略,从而实现韩国企业在烟台的稳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馨 《大经贸》2009,(2):36-37
2008年底,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提出,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中方将跨国追究并诉讼,坚决维护中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底,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提出,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中方将跨国追究并诉讼,坚决维护中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个人所得税主体税地位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 《财贸经济》1998,(11):37-40
一、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地位变化的分析从本世纪8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税制改革的浪潮,在税制改革中,降低所得税税率、减少级距和简化所得税税制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为在此之前,西方国家的所得税制度非常复杂,并且造成:一是征管成本高,据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