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虹影的小说《孔雀的叫喊》是以三峡工程为背景的小说,这个转世轮回的传奇故事贯注了作者对于现代文明中技术文明和道德人性的审视,传达了她对于人类生存现状的反思,超越了以往女性主义的性别写作。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以细腻的笔调描述了《到十九号房间》中女主人公苏珊的悲剧故事。苏珊矛盾的性格、角色间的冲突,揭示了她的婚姻历程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作为以狼为故事主线的文学作品,其主要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北方内蒙古地区发生的人与狼之间的故事。该故事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上的普遍思考,从而诱发了人类在社会发展、狼性认知、文明建设上的反思。可以说,通过阅读《狼图腾》,人类踏上了一场探寻心灵的旅程,驰骋在异域风情的内蒙古草原之上,见证着"狼"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进而引发出对自身行为与思想意识的深刻自省。因此,本文站在人类学的角度之上,通过阅读《狼图腾》,分别从危机预警、"狼性"领悟及文明反思等三个维度,解读《狼图腾》带给人类的生活启示与发展引导。  相似文献   

4.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联邦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雷诺耶是一个天生缺乏人的气味却同时拥有超凡嗅觉的天才怪杰,体味的缺失导致他展开对气味的疯狂追逐。主人公对气味的追求过程暗含对自我存在的追寻,他的疯狂行为既是为了实现生存价值,也是为了摆脱生存恐惧,而那瓶他谋杀26位少女并攫取她们的体香制成的绝世香水,从根本上象征着"存在与虚无"。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剧作品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作品语言的精美、人物形象的生动、故事情节的曲折、戏剧结构的当行而深受当朝乃至后代的推崇,今天,它仍然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在这样一个反封建的故事中,主人公张生和莺莺可谓是时代的鼓手,但笔者认为作为封建一方的老夫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文章以老夫人为切入点,重在讨论老夫人形象的流变、老夫人自身思想行为中存在矛盾、老夫人在对待崔张爱情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等问题,力图展现一个充实、丰富的老夫人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大师,他的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反映了生存于后工业社会的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该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在情节、主题、表现形式和戏剧结构方面都体现出荒诞派戏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园媛 《全国商情》2009,(24):137-139
盛唐诗人杜甫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体察百姓疾苦,写下了大量反映人民生存权利的篇章,其中《又呈吴郎》是最具人道主义的代表作。诗中描述了杜甫劝吴郎不要阻止西邻老妇扑枣的故事,可见杜甫同情贫苦人民,一份真情打动了吴郎,也感动着天下的仁君志士。杜甫虽未居高官,却拥有一颗仁爱天下的圣洁之心,这种性情彰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昭示着华夏中国仁和的主题。正如金圣叹评此诗:“前解,要吴郎原此一妇人之情。后解,为吴郎说普天下一妇人之情。”故我以此为题,让真情传递每颗中国心,传承民族和谐,弘扬中国式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有数量众多的知己故事。在此类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己之情"集中、迫切,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士不遇"情结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蒲松龄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他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情感体验,都驱使着他在小说世界中描绘着他所渴望的东西。在《聊斋志异》的"知己"类故事中,蒲松龄大多以花妖狐魅充当故事主人公,突出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光,集中、大量地在故事中抒发对"知己之情"的渴求。可以说,在蒲松龄之前,尽管文人学士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尽管许多诗人骚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悲士不遇"的感伤,但是,他们的悲哀过多地纠缠于个人的遭际,他们的作品因数量不大而未能构成一种时代集体诉求的回响,因此缺乏对全社会底层文士的震撼力,也难以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时代呼唤着文学巨匠来完成这一使命,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应运而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知己"的大声疾呼,贯穿全书始终,他有意识地在"伯乐难觅"的问题上寻求突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翘楚,虽多“丛残小语”,却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故事类型,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即以《搜神记》中的报恩故事为中心,探析故事中的报恩主角、报恩方式及其这一主题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蜗居》是一个反映当下大都市青年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进行艰难抉择的故事。从哲学意义上看,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在追求各自的主体意义上的幸福,这其中必然折射出主体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道德选择。何谓幸福?《蜗居》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但它却从另一个侧面描述着当下都市生活的幸福指向。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为都市女性的生存架构了人物、空间、时间的三重镜像,主人公王琦瑶一生辗转挣扎于"上海三小姐的形象"、"上海的形象"、"过去的形象"这三重镜像之间,始终未能走出镜像为其带来的浮于生存实质表面的悬空感与无根感。而这种镜像式生存的本质,则是一种非我的他者生存。正是在这种亦真亦幻的镜像式生存境遇中,王琦瑶一步步走上了满溢着欲望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鲜明典型的女性形象。发生在这些女性身上的故事 ,或悲凉、或精彩、或无奈 ,但通过这些故事 ,我们体味到的是女性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 ,而婚姻往往成为女性生存选择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论阅历、学识还是年龄、感悟,记者都很难左右韩教授的话锋。因为之前对《科技创业》已有了解,也读过上面的创业故事,一见到记者,韩教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韩教授的话题蕴含着颇有见地和启迪,听着听着觉得也许比写他的创业故事更有阅读价值,索性就顺势听下去,记下来。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女性及其生存状况,《红处方》亦是如此,它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毕淑敏的女权主义开山之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处方》中,强大的女性话语场背后透露出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向读者进行着更为深切的生命体验展示及发自灵魂深处的人性拷问,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了一纸灵魂的处方,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对这一事实的认识是理解《红处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从表层故事的形象描写,到表层故事背后人物行为模式,再到深层结构中的辩证法思想,都与世俗生活有着极大的共通性:《三国演义》表层故事形象与生活现象共有的丰富性,使它的运用价值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性;表层故事背后的行为模式与其它生活领域行为模式的相似性,使它具有应用的直接性;而深层结构中兵家辩证法与生活辩证法的共同性,使它的应用价值具有科学性。与世俗生活对照,故事表层文化隐义的共同性,构成了《三国演义》应用学的基础,使《三国演义》具有应用学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为此,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批准  相似文献   

17.
女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女性及其生存状况,《红处方》亦是如此,它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毕淑敏的女权主义开山之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处方》中,强大的女性话语场背后透露出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向读者进行着更为深切的生命体验展示及发自灵魂深处的人性拷问,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了一纸灵魂的处方,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对这一事实的认识是理解《红处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运用多重声音进行故事叙述,反映了他生活的多元社会。多重叙述声音可使小说意义呈现多面性,可使人们对故事产生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的经典瞬间,组成7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平凡的人物展现出来,是普通人与国家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影片中将个人情感和国家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更增强了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将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分析影片中的方言因素,具体阐述方言因素对电影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终身不笑者的故事》和中国东晋《桃花源记》等故事的比较,力图从社会环境,宗教情结,美学基础上发现东方所共有的一些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