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从报纸上得知武汉市洪山区和随州市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时,就忙将消息告诉我们处里的年轻人,结果有两个人报考了。我的两个副手也同我商量,给他们些时间复习考试,将他们手中的活儿分给我们在家的人做。在家的人都有谁?除了三个处长,还有一个“兵”。这“兵”怎么不去报考?我又问了他几次,可他幽默地说:“我们都走了,不只剩你一个光杆司令?”哦,我无话可说,也如此回了他一句:“那么好,我们北大的高材生,他们两个人的活儿你就多揽点儿哟。”这个高材生本是“牛郎”在南,“织女”在北,也隔了条长江“银河”,可那两个周末就是没有回家,只为分担他们两个留在处里的工作。难道他不敢报考?我想不是,别人也是从基层考到湖北省这个首脑机关的呀!  相似文献   

2.
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被列为“凝聚力工程”的试点单位已将近二年。我们深深感到,“凝聚力工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传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1994年4月,我们对这项工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认真部署,下发了《关于建设“凝聚力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五条作业线、二十个施工点上扎扎实实地实施“凝聚力工程”。去年我们又提出两条原则:一是“凝聚力工程”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二是“凝聚力工程”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形成三钢的特色。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文章主要做在什么地方?我们三钢人的“凝聚力工程”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经过反复思  相似文献   

4.
支文广 《国企》2020,(2):86-87
一日,魏文王求救于名医扁鹤:“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个。”魏王不解地说:“请您再介绍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侯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5.
与你同行     
我从放飞理想风筝的那刻起,对职业的选择似乎不是那么随心所欲。成为一名审计人,纯粹是出自偶然。1984年,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从企业跳槽到了现在仍为之奋斗的审计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十八个春秋……记得刚到审计局报到上班的那一天,老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小唐,审计局刚成立,条件比较艰苦,又是清水衙门,人员嘛,目前就我们三人……”没等局长说完我不禁脱口而出:“就我们三人?”再看看办公室,三张高低不一的办公桌摆在中央,那死气沉沉的老黄色和桌面上手指般大的裂缝真是让人不敢恭维。三把办公椅有两把坐下去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让人没…  相似文献   

6.
这就是生活     
我和两位伙伴一同去城里打工时,村里的人都看好我将是最有出息的一个,因为三人中数我文化水平高,且能写善画。可是几年后我们三人一同回村结婚,他们两人都衣着光鲜,出手阔绰,婚礼场面搞得比我大得多。在我们这个地方,有春节请新媳妇的风俗。村里人那年摆宴三个媳妇一块请。那两位都打扮得珠光宝气,得意洋洋地吹嘘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如何发财,惟独我妻子素面朝天。回到家,妻子无不羡慕地说:“看人家在外面是咋混的?你又是咋混的?也跟着人家学着点儿!”我告诉妻子:“要不我辞了工作也去扒火车?”妻子说:“违法的事儿咱不干。”其实妻子了解我这…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全球市场取得胜利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我们又为什么非要确定一种发展模式? 又怎么样去做好这个发展模式? 海尔在全球市场上取胜的根本保证是什么?就是“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市场竞争模式。什么是“人单合一”模式?其内容是什么?它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单合一”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直销直发”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条件;“正现金流”是“人单合一”至少在目前是最重要而必须保证的结  相似文献   

8.
《楼市》2005,(16)
易宪容先生最近在海南大放豪言“:三年之内,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最多三年”。这豪言真让人激动和兴奋,让人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这是继预言上海房价跌50%、北京房价跌30%之后,易先生又一次以占卜式的口吻,给出的语惊四座的预言。易先生这次仍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姑且相信易先生的预言是真的,可我们还要关心的是:谁是老百姓?我是老百姓吗?能买得起哪里的房子?什么样的房子?多大的房子?谁是老百姓?老百姓是一个极为宽泛的社会化的概念,谁能界定老百姓的范畴?一个处级干部如果在北京国家部委机关工作,可能就管2—3个人,在机关里上有局长…  相似文献   

9.
笔者读小学的儿子从外面买回一本《脑筋急转弯》的书,儿子考问我:“有一个人从五楼往地下跳却没有摔伤,那是怎么回事?” 看我一时语塞,儿子公布了答案:“那个人是站在阳台上往屋里跳的!” 好一个脑筋急转弯!我由此想到: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是不是也应常常来点脑筋急转弯呢? 这里撷取几个“脑筋急转弯”的案例,让我们领略一下经营大师们是怎样匠心独运的。  相似文献   

10.
那年夏天,我去外婆家所在的山村过暑假。某日,一场暴雨过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孩子拎着篮筐向山坡跑去。我问表哥:“他们在干什么?”表哥说:“拾蘑菇。”我很高兴:“我们怎么不去呢?”表哥说:“迟了,大的,好的,都被人抢走了。”我感到遗憾。表哥一笑,说:“喜欢捡蘑菇,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地方,不过有点远,要翻一座山头。”我赶紧换鞋,说:“现在就走!”跌跌爬爬地翻过山头时,我们发现,路上已经有一些附近村庄的人拎着篮子来来往往。表哥很懊恼:“又迟一步!不去了,我带你去捉鱼吧!”等我们到达捉鱼的地方,早有几个孩子在那里弯腰忙碌了……失望的表…  相似文献   

11.
笑口常开     
电脑的威慑一位推销员卖了一部电脑给一家出版公司。几个月后,他满怀信心地再去那公司拜访,却看到电脑原封未动,心中感到十分惊奇。便问道:“是有什么不对吗?”“一点也没有,”总编辑说,“产量增加,效率提高!”“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天早晨,我警告职员说,假如你们不刻苦工作,加倍努力,那部机器就会取代你们!”说出是哪两个人一天,某公司的一位老职员鼓足勇气,走入经理办公室:“先生,我在这十多年里,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却只拿一个人的工资。我请求加薪。”经理说:“很好,我可以为你加薪,但有一个条件,请说出来你为哪两个人多干了活,我先将…  相似文献   

12.
水溪村的一位老人在山脚下放牛,突然一辆小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老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是个当官的。这人果真是领导,他四处看了看,便向老人走去。说:“老人家,放牛呢?”老人笑着点头,说:“领导去哪里呀?”领导好奇地问“:你知道我是领导?”老人说“:知道!”领导笑着说“:你知道我是谁?”老人不知道领导是谁,但老人听人家说过,他们市最大的领导是李书记,便随口说道:“你是李书记。”司机这时也走了过去,说:“老人家,你说对了,他就是李书记,你是不是从电视里见过我们李书记?”老人说:“不是。我们村里还没装电视。”这…  相似文献   

13.
登记     
安勇 《河北企业》2006,(9):80-80
<正>宋玉和孟倩倩起早来到某区婚姻登记处,窗口里有两个工作人员,一男一女。两个人都是面色苍白,脸上不停往下流汗。宋玉说:“我们登记。”男的没抬头,问:“你们登多少钱的记?”宋玉和孟倩倩疑惑不解。男的指指窗口玻璃上贴的一张纸。纸上写着:一千元、五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免费,奖励一百元。金额后写着: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孟倩倩问:“这是什么意思?”窗口里那个女的抹一把脸上的汗说:“你们  相似文献   

14.
一念之间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什么也没动。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忍着气努力学,总算做到了经理的职位,可人也苍老憔悴了很多。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奇怪,师父给我们‘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何必死守在公司?所以辞…  相似文献   

15.
笑口常开     
猫知道吗一个精神病人总觉得自己是老鼠,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终于康复了。要出院了,病人刚来到门口,就看见了一只猫。医生:“你现在已经病愈了,为什么还哪样害怕猫?”病人:“我知道自己不是老鼠了,可是猫知道吗?”硬是没把我打倒一天,爱吹牛的人被3个大汉狠揍了一通。但他回来仍然对人吹嘘:“哼,别看他们三个壮汉,可打了我两个小时硬是没把我打倒。”别人问怎么回事?他说:“他们把我绑在树上了。”到底是谁家的孩子马太太正在厨房里忙碌,突然她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她急急忙忙走进餐厅,发现窗玻璃破了,一只皮球滚在地板上。不一会儿,一个小男…  相似文献   

16.
金融界棋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三个非常经典的提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乍一看,这是三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恰恰因为简单,这样的问题几乎很少被人提起,以至于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去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所有企业的经营自始至终无不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而展开,这是一个战略制定与执行不断磨合和修正的全过程。不论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发展阶段、腾飞阶段乃至深陷困境,无时无刻都需要企业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德鲁克说:“成功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是企业成长和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专…  相似文献   

17.
来往之间     
如果说上海之行前我们做的最认真的一件事是拟定了一份详细的采访计划的话,那么你猜我们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是精雕细刻了一套五个人三十个小时四顿饭的“营养配餐全景图”。 去上海看第十届国际汽车工业展是四月里的大事,而舍飞机取火车的“创意”除了美其名曰为公家节约开支之外,着实还有我们“狡猾”的成分在内:延长了在路上的时间,我们每个人不知要名正言顺地偷过多少次懒!所以我们喜不自禁,公开鼓噪:秀色怡人,珍馐果腹,何苦之有,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8.
东北的小孩子打架常问:“你服不服?”其实,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个“服不服”的问题,这个“服”不是压服,而是信服.服不服取决于信不信,不信谈不上服,信了才能心悦诚服.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使人信,让人服呢?我觉得首先有个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怎样认识自己的问题.一提这个问题,有人就会说没职、  相似文献   

19.
柴新建算是最早的一批“海归”,1996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国加盟小天鹅集团。从最初的工程师做起,直到今天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合资公司的副董事长,柴新建走过了一条“从士兵到将军”的道路。三年前,柴新建将六西格玛体系引入小天鹅集团,从此,人的管理开始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变革。然而,三个公司,三个体制:集团为国有企业,另外两家分别为上市公司和合资公司,这位“将军”如何在三个“性格”迥异的企业中施展他的用兵之道呢?  相似文献   

20.
更正启事     
《中国总会计师》2005,(12):67-67
文化差异一个经济学新定理发表了并且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英国人:“你的这个定理能够经受得住事实的检验吗?”德国人:“你的这个定理与其他的基本定理相冲突吗?”法国人:“你的这个定理能够翻译成法语吗?”日本人:“你的老师是著名教授吗?”登山一群经济学家攀登阿尔卑斯山。出发几个小时后,他们彻底迷路了。其中一位很是认真地研究地图。正着看,反着看,侧着看,倒过来看,又是打量周围地形,又是用罗盘定位,还眯着眼睛目测太阳高度。最后,他终于说话了:"诸位,看见那座大山没有?"看见了。"众人满怀希望的回答。"根据地图,我们正站在那座山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