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有着其深刻的时代、社会背景,文章着重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出现的各种原因,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握好"度",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寻求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志琴 《发展》2010,(8):112-113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提高收视率,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娱乐化方面的发展和制作特点,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进行评析与反思,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3.
范缤月 《魅力中国》2009,(22):165-165
在这样一个娱乐无所不在的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新闻亦不能免俗,新闻娱乐化是否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新闻娱乐化有哪些具体特征,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较高精英文化品位,对民众思想启蒙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此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应兼具人文情怀,彰显人性光辉,同时在娱乐浪潮的冲击之下,仍需谨防泛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潘永辉 《理论观察》2010,(3):172-174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娱乐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电视娱乐节目铺天盖地。对电视综艺节目娱乐化现象有举拍手叫好,有人摇头叹息.已经成为国内电视传媒批评和争议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或采取非此即彼、抑此扬彼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从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入手,对新闻娱乐化和新闻过度娱乐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在坚持底线原则、适度原则、专业原则、职业道德原则下适度采取新闻娱乐化的作法,同时应该怎样避免新闻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7.
李马爱思 《魅力中国》2013,(23):328-32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节奏加快以及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人们渴望在业余时间可以有更多供自己娱乐的手段。而娱乐节目的发展正好迎合了大众需求。因此,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己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吸纳文化的重要途径。看电视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行式,电视媒体以其高覆盖率及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引领着大众的注意力,但近年来诸多频道同质化的节目反而使注意力稀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唯有带来轻松和快乐体验的娱乐才能深入人心.因此节目出现娱乐化趋势是必然的。娱乐化趋势己不仅是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正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悄然发生着深刺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当下,有一种现象——“快餐化”文化,出版和阅读盛行“无厘头文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如今,一提文化,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娱乐。就像一提电影,大家感觉就是“大片”一样。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已等同于娱乐化。现在“快餐化”已成为时尚,许多出版物,要么弄些扎眼的大图片,文字寥寥,没什么信息量;要么就是讲些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李庆 《魅力中国》2008,(4):13-13
近年来,国内一些成功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均逐步走出了电视新闻“用语言表述,用画面证实”这一认识上的误区,让镜头语言的叙事和表现功能来突出情节性、故事性、悬念感,可以把这一现象称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是中国新闻界近几年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需要正确引导和严格规范,以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牛晨斐 《魅力中国》2009,(31):241-242
电视新闻以电视媒介为依托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吸引并影响着广大受众,且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本文在新闻伦理研究上从人性本质以及媒介的角度来发现与思考电视问题。以媒介为切入点从伦理的视角,对电视新闻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第二,图像化、信息过剩带来知识危机;第三,商业主义与新闻伦理的冲突。从而提出电视媒介所带来的图像化、即时性,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继英 《西部大开发》2010,(6):44-44,56
近年来,受电视新闻故事化娱乐化以及收视率等因素影响,电视新闻节目中真实再现大行其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真实再现有助于观众了解、理解新闻事件的过程,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深化节目内涵。可是运用不当,也会使节目沦于虚假、低俗,甚至影响新闻真实。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结合新闻节目的特点,认清真实再现的正负双方效用,把握好运用真实再现的尺度,并通过提高新闻传播行为传受双方的素质间接影响真实再现的良性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本届南非世界杯的体育新闻报道入手,指出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泛娱乐化”倾向,并通过区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和泛娱乐化现象,分析“泛娱乐化”体育新闻报道出现的社会成因,从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权责诉求入手,对解决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泛娱乐化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传播业的一种趋势,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媒体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工作者要本着适度原则,严守新闻道德,正确发挥新闻的娱乐功能,杜绝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媒经营方式的日益企业化、商业化,传播内容的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但不应该成为媒体主流。大众传播应固守信息主阵地,兼顾娱乐性.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媒界,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其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我们应深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从而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倩 《魅力中国》2010,(29):4-4
本文结合网络娱乐文化特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网络娱乐文化的发展盛况。同时结合当下网络娱乐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的偏失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而要实现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目前,国产电视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文章针对电视剧的娱乐化现象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媛 《改革与开放》2015,(6):59-60,62
对互联网应用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简要介绍.从微观上,分别对“情感欺骗”、“竞价排序”和“新闻娱乐化”三种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矛盾分析.然后,根据网络社会的结构特点做出宏观分析.创新点在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矛盾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璐 《魅力中国》2009,(22):183-183
本文以目前炙手可热的流行文字——"囧"为切入点,以"囧文化"传播这类传播现象为论述对象,指出"囧文化"传播现象就是传统文化的娱乐化传播。本文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出发,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化工业"等具体理论,解析了"囧文化"传播现象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娱乐化实质上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重构,并对这种文化传播现实提出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