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医药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92-193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医药业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Grange原因;从长期看,二者对技术进步都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比较明显。自主创新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利用外资,将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希望通过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软技术。但国内外学者对外资能否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描述我国技术进步,将全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作为解释变量来描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并试图通过运用Engk—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来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情况。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结论并提出应有选择的引进技术和提高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研发外溢。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而技术外溢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且需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7年的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技术进步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存量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我国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而且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借此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现代财经》2014,(12):49-60
本文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技术引进部门和传统部门,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进步方式不同,前者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后者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技术引进部门产品获得技术进步。在两部门条件下推导工资差距模型,两部门的工资差距由技术和资本积累差异决定,再将两部门的结论推广解释行业工资差距。最后以制造业29个行业与农业的工资差距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引进速度越快、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其与农业部门的工资差距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 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展趋势表明,国外技术引进最终会替代国内技术购买,结论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 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的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展趋势表明,国外技术引进最终会替代国内技术购买,结论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地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测算出中国的技术进步指数,然后应用协整理论检验技术进步与来源地为香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4组外资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4组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短期影响,最后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识别4组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是:4组外资在长期对中国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在短期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中美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9.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卿陶  黄先海 《经济科学》2023,(4):126-144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鹏  常远  陈广汉 《财经研究》2018,(7):126-141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技术原创及技术引进再创新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以全面探究技术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原创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原创促使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能有效地发挥技术原创的收入分配效应;长期内,技术引进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引进的收入分配效应相当有限,且不显著;而技术引进再创新会恶化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引进再创新使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资本逆转与逆向溢出较为严重,这会抑制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造成技术引进再创新对收入分配的效应失效.文章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技术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提供了参考,也为技术原创还是引进再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利用2005-2012年中国内地24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杰菲”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对区域技术知识的来源渠道进行了细分,改进了现有技术知识存量的测算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指数进行了区域化处理,使之更加契合各地区真实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自主创新是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国内技术引进与国外技术引进产生的技术进步效益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合理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并制定科学的技术引进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的双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利用技术引进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矛盾,通过实证分析1995--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等数据,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双重效应的产生原因,即内资企业受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限制,导致其通过后发模仿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洁 《技术经济》2008,27(11):14-19
基于中国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贸易的技术转移及其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来自OECD成员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和日本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对技术进步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考察了技术进步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最后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河南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07年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6%。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进一步预测出2011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有望达到55%。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等要素的平均增长率和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科技成为制约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国内11个省市9年的面板数据,对现代农业中小麦、粳稻和玉米的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生产中,技术进步是提高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样本地区的小麦、粳稻和玉米的生产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产量还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芳  李炳军 《技术经济》2010,29(12):74-76
本文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7%,仅次于物资投入的贡献率,而劳动投入和土地的贡献率却很小;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来看,"十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5.08%,但没有呈现规律性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