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小城镇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具有优势。(1)小城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劳动力所需的就业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也较  相似文献   

2.
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以四川省绵阳市调查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世纪 80年代早期 ,小城镇建设被我国学者认为是“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 ,“是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去处” ,是“城乡间的人口蓄水库”(费孝通 ,1 983,1 984)。目前 ,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李宝库 ,1 997) ;“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人员 ,避免盲目流入大城市”(董鉴泓 ,1 999)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客观要求”(高红贵 ,2 0 0 1 )。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 :“小城镇真的就是农民的乐土吗”(孙庆瑞 ,2 0 0 0 ) ?还有学者认为 ,从…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再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问题上 ,人们已经形成共识 ,但是 ,在转移的具体途径方面却存在很大分歧。这种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应就地转移、就地消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予以吸纳 ;第三种观点认为 ,应向城市转移 ,尤其是向大中城市转移。本文认为 ,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应该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但需要解决一些制度性的障碍 ,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那种力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就地转移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行不通的 ;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小城镇来吸纳大量农村剩…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宇 《农业经济》2001,(7):24-2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到1998年,我国已有5万多个小城镇,其中建制镇1.8万个。据测算,小城镇累计吸纳转移农业劳动力3000多万人,占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量的30%以上。可以说,农村城镇化道路已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就目前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拥有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来安 《农业经济》2001,(11):20-21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又主要分布在农村,属于低收入阶层。促使农业中隐蔽失业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工业,将大大降低工业化的发展成本,成为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的动力源泉。中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5亿之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绝对量却因农村总劳动力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居高不下。虽然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村地区巨大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中…  相似文献   

7.
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转移的障碍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剩劳动力的原因与分布从全国来看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剩余劳动力 ,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 ,城乡之间劳动力转移主要体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向城市。目前引起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主要原因有 :(1 )农业内部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伴随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农业投入和技术含量逐步提高 ,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 ,活劳动投入大幅度减少 ,单纯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 (2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日趋萎缩。在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近 2 0年中 ,共转移了近 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 1 990…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困难,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城市难以再大规模吸纳,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通过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本文认为,在目前第二、三种方  相似文献   

12.
叶玉琴 《农村经济》2007,(8):113-116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一)就地转移成了农村劳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在本市范围内,吸纳载体主要有市属及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与小城镇。1996年在市内流动的约12.5万人,占整个转移劳力的79.5%。原...  相似文献   

14.
该文作者通过农村收入满足度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就业方式与收入满足度关系.文章认为农民工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农民身份市民化转变受阻造成的、而农民身份市民化转变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和现有城市接纳人口能力的狭小.当国家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后,现有城市接纳人口盼能力依然是农民身份转移的障碍.克服障碍盼根本出路是增加我国城市供给量,在中西部建设城市,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减轻现有城市的房价压力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有1亿人,他们的就业与转移已陷于困境。今后随着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还会大幅度增加,就业与转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陷于困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出路在哪里?一种看法认为,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实行向工业倾斜的战略,国民经济倾斜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从农业吸走了大量积累,可又不能为农业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这种认识看到了问题的表面,但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如果没有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农业劳动力就永远也不会有大规模的转移.另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实行的城乡分隔政策,是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陷于困境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和难题。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并重点分析了其制约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加速小城镇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 ,促进农业开发 ,适度向大城市和境外转移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课题。本研究报告就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和态势进行考察 ,分析我国城市和小城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的吸纳方式和承载力 ,研究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和趋势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据 1998年统计 ,全…  相似文献   

19.
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小城镇本身只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衡量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成效,应该以为农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吸纳了多少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少非农收入为标准。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大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又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势必将人为地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