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从进境的美国货物的木质包装中检出松材线虫共13批次。这些检出松材线虫的木质包装均来自6家经美国官方认可的热处理厂。  相似文献   

2.
黄占军 《企业导报》2012,(19):269-270
安全以及环保被视为现在国际贸易里面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同时我们很久以来主要关注木质包装的检疫方面,所以对于木质包装里有毒有害物质物质、有疫病疫情的活物的检验不够重视;利益方面,由于我国各贸易国家有许多渐渐采取ISPM15准则,对于木质包装的检疫性贸易措施逐渐变的不被人重视,所以需要着手制订新的贸易措施的准则。所以就木质包装里有毒有害物质、有疫病疫情的活物为关注点加以调查以及研究,将信息资料以及技术加以储备,开发相应的解决方式,提出新的标准以及规范,这对于爱护环境、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调整进口贸易量都存在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3月1日起,出境货物使用的木质包装将按国际标准进行检疫除害处理,并加施专用标识,确保其符合输入国家或地区的检疫要求。  相似文献   

4.
要点     
《巴蜀质量跟踪》2002,(17):31-31
《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八月起实施;我国将对欧盟货物木质包装采取临时紧急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松村线虫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森_林、环境资源。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出第23号公告、对美、回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更严格的检验。公告称,自2000年至月1日起。对离岸美国、日本的输华货物实施紧急检疫措施。我国强化对美日进口货物木质包装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柳州检验检疫局日前在对来自德国耐火材料的木质包装检疫时,在4个集装箱木托中截获天牛活幼虫6头和树蜂1头,在蓝变的木托中经培养发现活体线虫,幼虫经初步鉴定为天牛亚科1  相似文献   

7.
绿色包装为包装行业当下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为推动我国木质物流包装的绿色化发展,对木质物流包装绿色化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在对木质物流包装现状分析及影响木质物流包装绿色发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循环木质物流包装为木质物流包装绿色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概括了可循环木质物流包装的设计要求及结构设计特点,并初步构建了循环应用体系。可循环木质物流包装的发展不仅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要求,而且可有效降低企业包装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传统发动机出口包装大多采用一次性木质包装,不环保、成本高且取用不便。以出口发动机CKD项目为例,基于绿色包装理念,选用重型瓦楞包装,以纸代木,对发动机重新进行集合包装设计,满足CKD零件的包装防护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绿色环保和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中旬美国农业部提出,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是未经处理的木料,将亚洲地区的长刺蜂带进美国,要求90天内改换包装,否则将禁止使用上述包装材料的商品出口到美国。1998年11月加拿大政府要求,1999年6月1日起所有来自我国的货物木质包装规定不得带有树皮,不能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虫蛀洞,必须对木质包装进行烘干处理,使木材含水量低于20%。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进口木质包装材料实行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20日;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宣布对进口木质包装实行新规则:从外国进口的实心木质包装,必须进行高温处理或以溴甲烷熏蒸;产品熏蒸后必须散气,使熏蒸剂浓度减至危险水平之下;产品必须附有经认证机构许可的设备进行热处理、熏蒸处理的公认的标记;美国可要求即时转运未具备规定标记的实心木质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wide recognition of the central role of knowledge and its transfer, extant research has focused much on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others. We focus on two underexplored issues i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literature, namely: (a) compatibility of new knowledge with recipients’ needs, interpretations of its past experiences and its existing norms, and (b) organizational unlearning, which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tibility and extent of successful knowledge transfer. We examine different types and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compati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unlearning within our proposed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framework. We situate our discussion primarily within knowledge transfer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we also offer propositions future research can test.  相似文献   

12.
焦点人事     
《新前程》2008,(8)
  相似文献   

13.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8,(10)
  相似文献   

14.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1)
  相似文献   

15.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7)
  相似文献   

16.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2)
  相似文献   

17.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6)
  相似文献   

18.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4)
  相似文献   

19.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8,(11)
  相似文献   

20.
人来人往     
《新前程》20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