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薄膜衣片进行了制备工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制剂处方的筛选和考察生产工艺的条件,确定最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薄膜衣片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本制剂工艺的实验可行,工艺稳定可靠,所制备的薄膜衣片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的经济性。方法基于全社会角度,选取AECB门诊患者(≥18岁)为研究对象,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AECB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数据来源于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药品成本采用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系统公布的零售价中位数,不良反应治疗成本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结果在基础分析中,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且总成本较低,为优势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为劣势方案,增量成果比值(ICER)为-1900.08元。在敏感性分析中,结果与基础分析基本一致。结论对于AECB的治疗,莫西沙星的经济性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企业产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不同时段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企业的产品配液后的变化无明显差异。初始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或20 ml,放置10 min,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约10%、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约15%。结论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稳定性不佳,放置时间越长,溶液浓度越高,稳定性越差,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应立即稀释至规定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对肺炎患儿肺功能、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试验组肺部啰音、发热、气喘、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提高,且试验组PEF、FVC、FEV1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WBC以及NE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CRP、WBC及NE指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咽痛改善、扁桃体肿大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脓点或脓苔消失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深入探索讨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医院上报的39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病例男女比例为l:1.11;ADR发生于各个年龄组,<10岁年龄组中ADR病例占22.70%;一般或常见的ADR占73.80%;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引发的ADR为主,占82.87%;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最多,占总数的74.3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最常见,占73.80%。结论合理规避引起ADR的临床因素,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分析,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与防范,制订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病历、处方及购进药品,结合参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对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加强用药指导与监控,制订合理的医院处方集,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和特殊性,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预防对策,提出了应提高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深入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系统研究,并加大监测和报告管理力度,以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遵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72份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 272例发生ADR患者中,新的ADR有23例(占8.46%),严重的有4例(占1.47%)。女195例(71.69%),男77例(28.31%);19~44岁年龄段发生率最多(34.56%)。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达67.28%。ADR发生率品种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达39.71%,其次为中成药(17.65%)、妇产科用药(8.82%)和血液系统用药(6.62%)。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达157例。67例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给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尤其是重点关注儿童用药、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药物及超药品说明书引起的ADR,药师应加强ADR相关培训和ADR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门诊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门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12例,并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2例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为35天~88岁,不同年龄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占比最高;212例报告中联合用药占57.08%;药品种类以抗感染类居首位;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附件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会对临床用药合理性产生影响,应对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度收集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类药物居于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发生并上报的ADR报告15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反应状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5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3类78种,其中抗感染引发的ADR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7例(81.94%);ADR状态为新的有86例(55.48%),严重的有10例(6.4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76例(41.0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收集更多临床用药信息,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应用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18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临床常见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损伤部位、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243例(13.0%)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结论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对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81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ADR中,抗感染药占45.7%,中药制剂占1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规范使用,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上报成功的68例氟喹诺酮类药品所发生的ADR报告,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从ADR报告来源、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过敏反应、光毒性、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局部与口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结论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证以及其单独和联合用药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明确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有很好抑菌效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肺部,皮肤,泌尿系统等的发炎感染.克林霉素在临床使用上会出现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必须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胶囊与阿莫西林分散片应用于人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对比两种药物的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3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实验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对比两组药物的起效速度与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最大血药浓度(P<0.05)以及血药浓度下面积(P<0.01)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与分布半衰期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同阿莫西林胶囊相比,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达峰时间短,半衰期小,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展开探讨,分析医院的安全用药问题。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对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种类,并且观察药品对患者各组织器官产生的损害。结果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药品对患者的皮肤与附件伤害最大。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最终实现安全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