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分析热力系统的熵理论分析中国金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是各种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金融内部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由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金融生态恶化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早期学者认为金融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莫斯卡认为金融脆弱性来自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本性。戴门德(1983)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的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及银行资产较之负债缺乏流动性。随着信息经济学及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诸多研究强调了投资者所能获取的信息及其预期对于解释金融市场行为的意义,并形成了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理论。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研究集中到诸如对外借款、不良贷款、金融自由化、汇率制度等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金融脆弱性及其生成机理 "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运行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金融脆弱性包括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与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由企业与银行两方面的因素所形成.从企业角度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P.Mimky,1982)首先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假说".他认为,银行内在脆弱性是银行业的本性,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信贷市场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高负债经营.  相似文献   

3.
邵菲  王玉坤  钟晓昱  丁晓梅 《价值工程》2012,31(14):137-138
由于金融内在脆弱性,加上金融创新此起彼伏、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分业经营壁垒消除、金融全球化速度加快,金融业不稳定性不断增加。因此,对金融稳定的评估日益重要。文章就国内外学者和金融从业人员等对金融稳定的定义、内涵的界定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各评估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金融稳定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7年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中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起点,出发了,就没有回头路。 面对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的新挑战,2002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快金融企业改革步伐以应对在5年之后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金融脆弱性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理论的介绍,发现金融脆弱性是现实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各种内外因素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其对美国金融业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未见底。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各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问的扩散与蔓延。次贷危机的爆发从另一个侧面给中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中国金融业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民间金融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民间金融在近些年出现了势头猛、方式新、力量大等特点。但是民间金融毕竟不是国家或政府设立的,它是市场的产物,必定要收到市场缺陷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法律监管,导致民间金融一直存在着风险大、秩序混乱等特点。本文就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对民间金融法律监管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升,使得我国的金融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金融产品不断更新升级,总体发展平稳。但金融业具有的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使中国的许多居民并不是十分了解金融。目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准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的特点,因此,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文浅述了金融业的效率理论及其度量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金融脆弱性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话题,它反映一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程度,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在对以往金融脆弱性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公司、银行、投资者及市场等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金融脆弱性的内在传导机制,期望能对正走向世界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