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分为两笔,似有"光"字字形.穿左释为"辰"字亦感觉有些不类.经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请教了有关学者均未果.我觉有必要将问题提出进行研究,一则弄清该钱文释读,二则可为篆书字多一书体,故而在此将该钱拓图附上供泉友学者商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凌 《西部金融》2004,(7):59-6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笔者在商洛地区先后见到三枚有"工人"戳记的袁像银币.2004年春,在征得银币持有人的同意后,我为这三枚银币拍了照(见照片).这三枚银币的"工人"戳记特征分别为:民国三年造袁像嘴前有一倒立"人"字,字高1.9mm;民国九年造袁像鼻尖有一"人",字高1.8mm,脖子后有一"工"字,字高1.9mm;民国十年造袁像嘴前有一倒立"工"字,字高1.3mm,耳朵上方有一倒立"人"字,字高1.7mm,后颈有一复戳的"人"字,字高2.1mm,鼻下角有一不能辨认之戳.这三枚银币的实测数据见表.  相似文献   

3.
我收集的一枚崇宁重宝,版别较特别,查阅各钱币工具书未见有收录. 1、钱文均较大,尤以"崇"和"宁"二字更大,"崇"字的末三笔竖立并靠呈直腰状,形成两侧大空档,有上重下轻之感.  相似文献   

4.
<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第6期刊登了安康藏友徐海富收藏的1枚中华民国十年造袁世凯像壹圆银币,背逆近180度.个人认为类似制造质量问题不太少见.笔者就收藏有两枚该年版"开口造"银币(如图).据了解,该款银币还有十年面配八年背、连口造、半缺口造、缺口造、实心口造竖点年、实心口造T点年、缺口中以及背逆等若干版别.  相似文献   

5.
图(1)战国秦铸两甾 横径31,竖径32.5(包括流铜残留痕),穿径4.5mm,重8.3克,有外郭无内郭,口茬处铸币上、下位置,穿及周郭有流铜,钱肉平整,"两"字缺笔,无上横(泉谱未见,只"半两"有缺笔现象).字方正,内双人居上."甾"通"锱"字,方中见圆,称圆折笔.青铜暗红色,黑绿入骨锈呈点点铁色锈斑.  相似文献   

6.
泉友集得四铢半两钱一枚(见图),穿上下各有一阳文,穿下者为反书"长"字,穿上文字不全,经几位泉友辩识认为应是"利"字,释读为"长利".我亦赞同此释解.  相似文献   

7.
近集得曹魏五铢两枚,一枚钱文横读五铢,径23,穿11.5毫米,重2.1克,右边残缺一块,"铢"字锈蚀不清,背稍移范(图1).一枚钱文横读五铢,文字隐起,面上正中有一卧"五",暂读"五五铢",径23,穿11毫米,重2.5克(图2).上述两枚钱币均广穿,周边有毛刺,廓压钱文,制作不精,完全是曹魏五铢之形制.此钱得之一农民之手,自称是金村人(曹魏故城内一村名),种树挖坑挖出的,同出还有几枚汉剪边五铢钱(本文不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中旬笔者在武汉市钱币交流会上一地摊上购得一枚异型平首"垂"字布,钱体轻薄,绿锈包裹,是一枚生坑出品,源出何处不得而知,经查所见谱书和资料,虽大同却有明显的大差异,应是一枚未见谱录和报导的新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和"字书法系列首枚普通纪念币即篆书"和"字币,是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1月19日以第19号公告发行的3枚普通纪念币中的一枚(图1).该币面额壹圆,直径25毫米,黄铜合金材质,发行量1000万枚.其正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大写"壹圆"面额,内缘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内缘下方刊"2009"发行纪年.  相似文献   

10.
宝武局角头通小平钱在<咸丰泉汇>有载,但极难收集.近时泉刊有人报道,定名为"一"字通.山东泉市亦出现约10枚,本人有幸集得4枚.综观其铸造粗糙,品相不佳.现择品相较好的一枚揭示.  相似文献   

11.
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一村民家藏数枚秦半两,是几年前在牛羊村崖坎取土时捡拾的.仔细鉴赏,这些钱币与以往所见秦半两有异,较为独特.铜质,圆形方孔,无郭,直径3.5,孔径1.1厘米,重8.5克.肉外薄内厚,沿厚0.08-0.15厘米.钱文篆书,字迹凸起."半"字高1.3厘米,"八"字方折,第一横牛角状;"两"字高1.4厘米,一横稍短.二字各宽0.95厘米."半"字上大下小,"两"字上小下大.背平,素面.两面平整光滑,外表附着一层黑褐色,局部可见铜色,黄中兼紫."半"字右上角边沿有W形剪口,背面方孔内侧四沿中间各有一对称弧形缺口.  相似文献   

12.
在本人的"康熙通宝"藏品中,有2枚钱与常见品有异而与江宁府局有关.其一满文"宝泉",直径27.7、穿6、厚1毫米,重4克,此品的面文"通"字为标准的双点方口通(图1),而宝泉局制钱标准版则为双点角通(图2);其他几字也多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前,西安地区出土一批乾元重宝重轮大钱.钱径均在35毫米左右,重轮谷较深,铸工精良,系官铸无疑.该坑共出土有近百枚,不杂有其它钱.内中发现有三枚背穿下月,其中一枚略显轻簿(见拓图),径34.03,厚2.2毫米,重11.2克;另外还发现一枚缘较阔版式钱.  相似文献   

14.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3,(10):60-61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マ"头,双点通,"宝"字为"缶"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15.
笔者据收藏的两枚雍正通宝钱发现,雍正通宝钱中的宝源、宝云二局铸币存在汉文字错版钱.其错误都出在汉字"雍"字的"乡"部.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东汉五铢"铢"字"金"头较大,略呈等边三角形,"金"旁四短竖,"朱"旁圆折(个别也有方折者),中竖高出"金"旁,一般重3-4克.然而,五铢钱到汉代中期质量开始减重,铸造粗劣,字文笔画粗浅,仅重2.1-2.4克.东汉钱币的减重到桓帝时期更加严重,而这时私铸之风大行,私铸恶钱充斥市面,货币体系濒于崩溃.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朝有自己的铸造五铢或其他货币,但仍以汉代五铢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中私铸钱占很大一部分.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魏晋南北朝的钱币窑藏,私铸五铢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松朝 《西部金融》2001,(11):63-64
笔者在临夏收集到一枚甘肃沙板"四川军政府造一百文"铜元,黄铜质,范铸,制作粗陋,正面上书"军政府造"面文"四川铜币",下书"当制钱壹百文".背面上书"中华民国三年",中间为十八圈,圈中为篆书"汉"字,突出的是此币的正面正中和背面"汉"字的下部都铸有一个"都"字.径39,厚2.7mm,重20克(如图).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中旬,许昌县榆林乡榆林村西南,许昌南阳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距地表2米左右出土4枚小型锐角平首布,这4枚异型平首布均为"垂"字布,出土时4枚钱币锈结一起,清理时两枚破碎,两枚完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明崇祯年间(1678--1644)铸造的崇祯通宝,数量大,版别多,单崇祯光背的版别,就异常繁多.如崇和祯字的写法就有多种类别之分,仅祯字的"贝"足,便有八字足、直足、隶足和人字足之分,除八字足最常见外,其它颇少.这里介绍几枚个人拙藏的人足祯钱,同时供方家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