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打造"首都经济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首都经济圈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有着优良海岸线的首都经济圈区域,在"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各港口城市纷纷提出了港口建设和发展的新举措。本文从首都经济圈内的三大重要港口着手,对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设施状况、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和物流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对三大港口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且深入探索了进一步提高三大港口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大背景下,以信息、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的京津为龙头的首都经济圈(也称"大北京"、"京三角"、"京津冀北"或"京津唐")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最近,北京市提出了"3 2"首都经济圈构想,即在现有的京津冀(主要是冀北)合作的基础上,加入内蒙古和山东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3.
2013年,京津冀三省市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稳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得以明确,扩容后的首都圈区域一体化步伐将显著加快。展望2014年,“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正式批复和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规划编制的开展,标志着区域合作共赢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将显著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首都经济圈”成为引领全国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首都经济圈贫困带的区位、历史变迁、体制三方面贫困成因分析,提出立足长远制定和实施扶贫政策、借"首都经济圈一体化"之力解决"环首都贫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业权威人士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国贸大厦的落成,标志着中国建筑业完成了从高层到超高层历史性的跨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深圳地王大厦的建造,又把中国建筑业的水平推向了建造摩天大楼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宪政的渐进之路似乎已经成为了知识界的共识。一方面,洒满二十世纪历史画卷的鲜血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使得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在世纪末开始反思我们走过的崎岖不平的道路;另一方面,八十年代以后在知识界产生巨大共鸣的哈耶克理论又为宪政的渐进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生自发、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排斥建构、和风细雨、水到渠成……这一切都成为了渐进党政最鲜明的注脚。本文通过对渐进宪政的分析,对宪政的渐进之路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携手共赢     
《首都经济》2013,(7):3-3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明确表述。“打造首都经济圈”首次写入国家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意在大力推动京津冀的深度合作,促进这一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而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出了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凸显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首都经济圈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也需要从理念、政策、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经济发展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第二次发展浪潮。21世纪的头1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京津冀蒙鲁的整合和协作.将带动环首都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首都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孟祥林 《北方经济》2015,(10):54-56
京津冀三地在历史上同属一个行政区划,京津两个大都市与河北省北部地区形成的"包围与被包围"的区域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上经历了"首都经济圈"、"大北京经济圈"、"环渤海经济链"、"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在这30多年的探索中对京津冀区域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高铁对不同类型城镇体系结构影响机理基础上,运用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前后的数据,分析了高铁首都经济圈对人口集聚、规模等级、城市职能的影响,以期对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文 《改革与战略》2013,(8):94-98,104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结构调整信息》2004,(2):2-2,3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官员和专家商讨京津冀都市圈和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大计。北京市政府官员首次提出了“3 2”首都经济圈以及“一轴、两核、三区”为框架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圈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个规划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缓解首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促进河北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张家口市国土面积占到首都经济圈总面积的25.3%.是沟通京津与晋蒙及西北的枢纽.经济发展与资源流动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5.
林国华 《开放潮》2004,(2):62-63
核心竞争力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企业管理理论界兴起的一种企业战略新理论,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理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已经在2011年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意味着京津冀三省市已经成为"政策共同体"。对于治理雾霾等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跨区域合作,共同合力,才能拿出有效措施。《京津冀蓝皮书》中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北京团全体会议发言时表示,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统筹首都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健全利益决策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学人》5月18日]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又逐渐形成了由山东、河北、辽宁及北京和天津这三省两市构成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的经济重心呈现逐渐北上的趋势。2000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59%和41%,但是到2004年则分别变成了68%和32%。这一比例变动显示了重工业的突飞猛进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首都经济圈的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网络.定量分析首都经济圈各城市通达度的变化.评价高铁对首都经济圈区域通达度的影响.进而为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