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委托代理成本的研究可以归纳为融资渠道的选择、资本结构的设计、内部制度的利用以及外部环境的营造等。在控制股权代理成本方面,薪酬激励、债务约束等手段能有效缓解双方的利益冲突。在控制债务代理成本方面,通过在债务契约中设计限制性条款可以约束管理者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控制股东间代理成本方面,完善的立法与股权制衡制度都可以有效防范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更加关注大股东控制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与现有研究不同,在承接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变对企业内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探讨了大股东控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企业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研究认为,大股东控制会加大债权人的风险,提高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最后,文章从法律层面分析了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更加关注大股东控制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与现有研究不同,在承接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变对企业内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探讨了大股东控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企业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研究认为,大股东控制会加大债权人的风险,提高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最后,文章从法律层面分析了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大、小股东是两个利益集团,大股东监督经营者,小股东“搭便车”。大股东往往会对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小股东不一定会从“搭便车”中获得收益。小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应对大股东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6.
任玮 《新智慧》2004,(9B):19-19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的被侵占行为愈演愈烈,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低价转让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不分红等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研究发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公司价值的提升、所有权结构的分散以及股票市场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债务融资较少依赖于私人信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比股票融资轻微一些,债权人可以较好地控制企业对其自由现金流量的不合理使用,债务融资赋予债权人的单边起诉权对债务人形成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建立合适的治理机制,降低投资项目的风险,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又为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大股东侵占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为小股东和债权人设定了超越于民法的制度命运.公司内小股东受制并依附于大股东,并不对大股东享有特殊的商事请求权;债权人通过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获得了公司法确保其交易对象具有法人资格的承诺.企业集团立法的问题属性在于解决公司之间通过合同而形成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问题,单纯的股权控制没能溢出公司法的调整范围,不应被纳入到企业集团立法问题;企业集团框架内小股东利益保护不具有超越于公司法的意义,但被支配公司债权人利益维护问题则相反.赋予被支配公司债权人对支配公司的直接商事请求权是企业集团单独立法的内在机理,企业集团单独立法的价值在于进一步实现公司之间契约关系的制度化,以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大股东的治理活动已经越来越活跃,股东与董事会信任托管关系下所引发出来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问题中的突出问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操纵公司、掌握着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都普遍存在着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非理性行为,对大股东这种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影响大股东非理性行为程度的内外两个关键因素:法律环境因素和股权结构因素入手,对大股东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新《公司法》引进该理论,平衡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本文从约束大股东、保护小股东、保护公司债权人等方面论述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大、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股东侵权的事件屡见报端。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其监管力度,不少违规的大股东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应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大股东侵占概率与处罚力度成反比、与监管成本成正比,监管部门查出的概率与处罚系数成反比,小股东上诉的概率与假定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今,公司治理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融资方式下债权人与股东、外部股东与内部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的冲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并会导致不同的代理成本的产生,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最大化必然要求代理成本最小化,从而可以确定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之间的最优比例。本文概述了这一基本思想,并讨论了在减少代理成本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借助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地,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发现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商业信用贷款融资具有抑制作用。从数字金融的传导机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在数字金融影响的机制识别中扮演着部分中介角色。基于此,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落实数字金融政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提升企业自身内部建设等角度可为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股利作为现代企业作为对股东投资回报的一种方式,其发放数量的多少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现代企业股份制实行的机制还不成熟,多数上市公司来尚未制定明晰的股利政策,而其股利政策随意性很大,大股东随意融资和恶意套现情况时有发生,它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扭曲了市场投资理念,而且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失真,给市场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债务融资一直是财务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它的研究也逐渐从企业层面扩展到了宏观经济层面.在宏观层面中金融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债务融资.为了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可把金融发展分解成四个主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配置资源的程度是影响债务融资的主要原因;长期债务受政府配置资源程度的影响是正的,短期债务受政府配置资源程度的影响是负的,总的债务比率受政府配置资源程度的影响偏向于短期债务一方;我国的债务融资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大;股票市场对我国债务融资的影响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在特定背景和动因下,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手段。而且,随着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和监管的出台,规避规范与监管的形式也随之出现,关联交易的形式日益隐蔽。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成熟,侵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长期来看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民营企业公司价值,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下的终极控股股东的多元化侵占方式。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