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社会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主要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升华,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牛华男 《魅力中国》2011,(1):256-256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管理的领导者,是民族最有生命力的社会力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公民教育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这就需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拓展社会实践并增强大学生公民能力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公民在出生时便取得公民身份,其公民素质则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方能获得,并且具有高低优劣之分.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青年一代,处在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年人对真理和速度的追求,如果偏离社会需要,反而会影响社会发展.教育状况、思考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公民素质的观念和实践.大学生公民素质建设同时要注重内部修养和外部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处理好目标定位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谭和平 《黑河学刊》2014,(8):113-1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嵌入公民意识教育,既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旨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内在途径。把公民意识教育分解为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三个层次并嵌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成不同课程之间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嵌入与课外实践过程中公民意识的体认相结合的全过程覆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彭世武 《理论观察》2013,(4):118-120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需要实施现代公民教育以培养现代公民。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而且本身也处于一种困境之中,实现向公民教育转型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对大学生实施公民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目前大学生在这些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欠缺。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培育做法的基础上,应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高校形成培育合力、社会营造培育氛围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大学生养成对自身主体国家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阐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其公民意识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首先应从理论上科学界定公民意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在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应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正式提出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认真实施“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建设和谐广东。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理应成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模范先行者。高校在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时要善于寻找它与大学德育各方面的一致性,在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中渗透的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尤其在两课中突出现代公民教育,把高校的德育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进行融合,促进现代公民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3.
张书洋 《理论观察》2014,(5):140-141
现在一般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思、社会公共道德意识以及一定的权利意识,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如何正确实现自己的权利,承担自己的义务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在生活中遇到冲突或者矛盾时解决手段单一,反映出在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了公民教育的缺陷。公民教育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思想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公共美德、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意识的合格公民。目前国内各个高校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在目前学术界研究讨论中,一种以中性公民教育来替代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纯思想道德教育的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欢迎,但是实际上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二者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的优秀公民;教育内容应体现公民教育的中国化、世界化、社会主义化与学校差异化,涵盖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以及礼仪、生态、网络文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学习和吸取社会政治文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使自己成长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是关系到社会的政治体系运行的大问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优化主客体双向互动机制;优化和丰富政治社会化实践教育;优化社会化的环境载体。  相似文献   

17.
张爱善 《魅力中国》2009,(7):163-164
本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高校要促进民主化的教育与管理,孕育培养公民意识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整合校内外多方教育力量,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9.
志愿精神是当今时代的新兴潮流,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发挥推动志愿精神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志愿精神、助人自助价值观、参与精神、慈善心、公共责任意识的比较分析,在“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中,采取案例讨论和社会实践的方式,以公民精神的培育为重点,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因素进行社会统计分析,指出培育大学生公民精神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