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突出"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对文革时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较为? 固定的表现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突出"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归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模式化表现手法,并阐释其对于文革时期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是近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在研究内容上讲求整体推进,系统研究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讲求史论结合,注重比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把握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治学态度上讲求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理性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贡献、失误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共意识形态自"文革"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其中涉及的合法性依据以及表述方式上.然而意识形态作为历史的延续和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与社会存在及其发展阶段相一致的.要实现它的承继性转化,需要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外在条件是原初的意识形态已不能容纳社会生活的变迁,即,该意识形态释放不出足够的能量来支撑社会系统的高效、优质运转;而内在条件则需满足构建意识形态的机构有转变的动因和动力,并且要拥有高超的转变手段和技巧.本文旨在讨论中共自"文革"到现阶段意识形态成功转型的政治技巧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毛泽东经济发展动力观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差异.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上,毛泽东注重用政治运动和发动群众运动来推动经济发展;邓小平强调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来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体制带动力上,毛泽东从变革生产关系出发,通过追求"纯粹"、"先进"的公有制来发展经济;邓小平则着眼于生产力,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上,毛泽东也曾提出过对外开放思想,但他"以争取外援为辅";邓小平则大力倡导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行为主体所开展的思想教育、价值塑造和政治引领工作。网络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网络信息传播所特有的技术理性,规约甚而控制网络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根据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向度,消解网络思政的技术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导意识形态间的内在张力,主要应该从强化中国网络话语的思想统领、突出主导意识形态解释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重视网络文化创新和内容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由改革开放前的古典型周期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长型周期的转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与经济周期演变表现出了鲜明的耦合性和规律性且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经济周期的演变机制主要体现政治周期、经济机制内部调节周期,以及创新周期"三位一体"的时空转换,突出表现为从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周期为主导到改革开放后经济机制内部调节周期为主导,再到新时代以创新周期为主导的内在"中式周期"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四清"运动又称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反修防修"为宗旨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前承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后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党史、国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探寻"四清"运动的起源,是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间关系以及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了“左”的失误,并在实践中采取了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来改造他们,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北大学杨学新教授主编的"华北学·华北自然环境研究丛书"之《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根治海河运动编年史》近日分别由人民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海河,中国第七大河,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全流域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蒙八省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核心区域。历史上的海河泛滥频繁,为害甚巨,据学者统计1368年以来,海河流域共发生严重水灾近400次,尤其196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洪涝灾害之一。涝灾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拉开了一场长达20年的群众性水利建设运动序幕。"根治海河"工程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大水利工程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在社会上到处流行经济、政治、思想、社会“多元化”和“接轨”概念,并见诸许多报刊,这是不准确的。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搞多元化。在经济上,公有制占主导、主体地位,个体、私营、三资经济是补充,不能跟公有制经济并列,它不构成“一元”。主体与多种经济成分不是并列平行的“多元”关系。主体是普照的光,多种经济成分要受  相似文献   

11.
夏汛鸽 《开放导报》2002,(10):42-44
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德国生态运动、反核抗议运动的德国绿党,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生态政治"的代言人和实践者.伴随着德国绿党政治思想逐步从理想化向理性化的发展,其"生态政治"的政策主张也逐步加重了"生态经济"的色彩[1].  相似文献   

12.
至"文革"前,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文化革命"进行了艰辛探索.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化革命",经历了一个由先进文化取代腐朽落后的旧文化到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的文化建设,再到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阶级斗争的嬗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得与失,是我们进行当今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3.
任正非1944年出生,从小就经历了战争、贫困、三年自然灾害,政治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磨炼。父亲任摩逊让他看到了什么是活下去的倔强。"文革"中,父亲作为中学校长挨批斗,同时挨批斗的老书记一伸腿走了,而任摩逊为了一家人,却甘受胯下之辱。他的口头禅是"面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严重损失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研究“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借鉴其中的教训和经验,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如何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文革”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毫无疑问的。而在经济领域,如何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则存在着几种有差异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从总体上看,整个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步入以科学为主导、以经济竞争为主题的信息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涌现出许多新问题。以电力企业为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最深刻、最根本、最明显的变化是国际关系中主导因素的变化,即由政治主导因素转变为经济主导因素.实现这一转变的突出标志有三条:一是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世界上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赛正在激烈展开。二是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相对于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因素,经济利益在双边、多边和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三是经贸动机成为各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动因。冷战结束后,各国的对外交往形成了“政经合一”的模式,即政府官员率工商巨擎出访。去年11月,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访华时,带来了全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有益性、交流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第一,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从民生出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二,发展经济就是要做好对富民强国、社会和谐有利有益的事。第三,在毛泽东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里,"交流"是作为学习和推进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自由平等的合作和融合,是公平公正公开正义的互利互惠。这与资产阶级所追求、所进行的交流在本质上不同,在方式上也有差异。第四,毛泽东认为,发展经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解决经济问题,要有政治智慧。发展经济,处置经济发展及其他关系问题,需要运用政治智慧。毛泽东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政治性,更多地体现在为经济基础服务,以及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力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 ,同时会给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过程中 ,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 ,在各领域中既相互依赖和融合 ,又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其中 ,经济全球化是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基础 ,政治全球化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政治全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我们只有全面理解全球化的内涵 ,把握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重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全方位对策 ,以利于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鲁杰 《特区经济》2008,(10):140-141
本文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科学界定为基点,发掘现代中国的深层次意识形态,即现实存在的"经济增长"意识形态后,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其源起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其的解毒和幻灭。  相似文献   

20.
郭璇 《黑河学刊》2013,(2):39-40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公民意识水平的高低,对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提高,但不可讳言,其仍然存在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短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