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现状、流动途径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2003年之后,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高涨,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影响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分析。在长期内利差和人民币预期升值率都是影响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但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更加重要。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汇率改革,同时要在开放之中提高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2,(7):136-136,150
  相似文献   

4.
央行连续降准意在通过释放流动性扭转经济回落趋势,没有降息则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心。同时,降息比降准更难操作。央行5月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5.
此次降息出乎市场意外,预示货币政策由预调微调逐步转向宽松,稳增长重新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近日央行启动年内第二次降息,经济形势低迷和物价指数进一步下降是此次降息的两大主因。专家普遍预测,二季度我国GDP增速或逼近中央设定的7.5%的警戒线。从经理人采购指数亦可见端倪,6月份我国官方PMI指数(反映大企业情况)和汇丰中国PMI指数(反映中小企业情况)均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是3%,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是0.08%。流入的热钱只要存放在银行,每年就获取2.92%的收益。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多家央行相继宣布降息,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重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央行终于加了息。虽然只是0.27个百分点,但着实忙坏了不少人--普通民众忙着到银行排队改变存款;国际金融大亨忙着押赌人民币升值;学者则忙着应声附和"加得不够,还得加!"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国际短期资本对中国情有独钟,人民币和中国外汇储备在源源流入的“热钱”推动下节节攀升。 另一方面,此前一直高歌猛进的国际长期资本却开始露出疲态,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新设立企业都在一步三回头。  相似文献   

9.
45天之内,央行三度出手。10月29日晚间,中国央行宣布:自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3.60%,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6.6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亦作相应调整。这是自9月16日利率调整转向以来,央行连续3次降息。此次降息完成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下降0.81%,接近2007年5月份的水平,45天之内,央行三度出手,力度之大实属罕见。此时降息,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保持一致;政策的主要用意是,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缓解的现状下,货币政策已经全力进入刺激消费、保增长的阶段。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和通货膨胀上涨是近期讨论最多的三个话题,从理论上可以证明,三个问题之间彼此相互联系,本文实证也证实了这一点: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通胀率上涨不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原因,但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通胀率上涨的原因,因此,如何控制...  相似文献   

11.
柯岚 《中国经贸》2014,(24):21-24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此消息一经传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最出乎意料的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6月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同时下调0.25个百分点。这一下,市场的反应可以用“吃惊”二字来形容,好些经济学家都跌破了眼镜!  相似文献   

13.
苏渝 《西部论丛》2009,(2):74-75
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加企业流动性,央行近日大幅下调利率,且幅度之大令人吃惊,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均达到1.08个百分点。此次调息,相当于一下子吃掉过去连续6次加息。存款利率是自1999年以来9年间的最大调幅,贷款利率的调整也是自1997年以来11年间的最大调整幅度。  相似文献   

14.
“双轨”货币政策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呈现一定的双轨特征,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利率政策的双轨性—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需要通过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来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目标;在货币市场上(即一年以内的货币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需要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这又造成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在目前直接融资并不发达、资本管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双轨特征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仍然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面临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货币调控需要从数量型工具转向价格型工具。2月28日,央行宣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千呼万唤的降息姗姗来迟。不过,时隔2014年11月的非对称降息仅仅3月。三个月间,两次降息,一次降准,市场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宽松。  相似文献   

16.
2月28日晚间,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很多市场人士判断:此次降息对股市的刺激效应有限,至少远不及上次(2014年11月24日)的刺激力度。但笔者认为,此次降息对股市最大的作用在于封杀了调整空间。懂得技术分析的人士都很清楚,春节前,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轮周线级别的调整,而且在周线级别调整过程中的一轮日线级别反弹,使A股  相似文献   

17.
拉高利率逼迫人民币升值,高利率和升值吸引过多热钱流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汇率。这个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是不是已经"寿终正寝"了?好像是。今年2月份之后,央行开始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而这一动作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受到压制。此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创下6.04峰值,而此后一路贬值。  相似文献   

18.
吴小夫 《中国经贸》2012,(13):26-27
中国央行6月8日、7月6日连续两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接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的速率,印发市场强烈关注.这一方面验证了此前市场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也引起央行是否还会继续降息降准的普遍猜测.出手降息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9.
【美国摩根士丹利2005年1月11日】我认为中国会在2005年逐步提高利率并保持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而言,这是风险最低方案。中国正面临过度投资、能源短缺以及美国利率上升的挑战。生产成本提高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并存。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8-29
【英国《独立报》2006年1月3日】2006年,可能会有三个重要问题对经济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第一个问题是亚洲迅速发展的国家迅速变化的作用,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第二个问题与需求有关,也就是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随着美国的短期利率可能高出长期利率,美国的收益率曲线有可能发生倒转,这种变化有时——但并不总是——意味着衰退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