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代的人物绘画,记载着不同时代的服饰现象,并透视着不同时代的化背景。服饰极大的丰富、扩展了人物绘画的表现语言,填补了单纯依赖人物形象难以表达的缺陷。人物绘画中的人体绘画与服饰巧妙的有机的结合,是人物绘画在审美取向上的极大超越,和在审美效果上超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突出道德伦理色彩不仅是服饰艺术的特征,也是整个审美文化的特征。我们在分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时,也应该看到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精神对其审美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也都在他小说里的服饰描写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除了看到女性服饰描写对其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外,也还可以从女性服饰描写中清晰地看到这种与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结合的审美观和审美特征的总体和个性呈现。  相似文献   

3.
喻涵 《企业家天地》2006,(7):148-149
服饰的审美是人内心的自我表现,服饰的审美和选择与人的性格情趣、价值观念、文化教育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服饰的审美与选择原则,以及通过恰当的选择,将人的审美意识与服饰外在形式形成自然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汉代雕塑对审美意识中人性与神性沟通有良好反映,而人性觉醒在此成为重要转折点,大量雕塑开始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符号出现,其审美形态表现为速度、力量、朴拙与意象四个方面。徐州作为汉文化沿承较好的城市之一,汉代雕塑审美形态的研究对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启示作用,体现在汉代雕塑审美形态符号的系统化及"扬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服饰设计产品的形式美要素对于服饰总体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审美欣赏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服饰设计产品的形式美要素的研究与探索,是服饰设计者获得成功设计前的必备环节。文章从审美的角度和非理性因素的角度对服饰设计产品的形式美的作用分别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由满族贵族所建立的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三百年之久,满族服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服装的构成方法上,采用的平面结构造型与西方的立体结构造型构成了东西方服饰的两种不同构成方法,而这种结构的差异则是与民族的审美取向,文化内涵息息相关.通过对清代官定服饰结构特点的研究,剖析了造型结构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经典与时尚的交融,以欣赏态度去享用它,表现出来的是现代人的风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派力斯品牌,男士的象征,表现潇洒飘逸的风度,更洋溢他们成功的自信。湖南派力斯服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创造品牌的服装企业。1998年入秋以来,长沙、湘潭、株洲等地刮起了派力斯旋风。派力斯西服很快被男士们所  相似文献   

8.
发式作为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审美情趣、文化风俗、社会历史背景等的不同,而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情.明代作为最后一个汉族政权,服饰等级制度森严,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时审美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并且时常伴随着冲突与融合.两代都具有很鲜明的历史特征,其发型发饰也表现出了与历代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服饰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村民的服饰体现着审美,蕴含着历史,规范着村民行为。服饰是族群的标志,可以解读出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文章认为,在服饰变化的过程中,材料变化比款式快,苗族和一些待识别民族的变化相对缓慢,单一民族聚居区比多民族杂居区稳定,女性的服饰变化要慢一些,而且女性服饰一般从内而外,从下而上,头饰保存得最好。要保护和传承服饰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白、苗族在审美文化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表现为服饰、建筑、审美精神、审美对象和审美偏向等方面,有必要对此进行比较,揭示其差异和产生原因,这将深化我们对白族和苗族文化的理解,将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唐代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文化孕育出雍容华贵的女性服饰,唐代女子服饰文化是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的一部分。唐代女性服饰具有大胆展示女性曲线美、胡汉兼容、女着男装等风格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和审美体验价值,可以从服饰陈列展览、游客体验穿戴、服饰纪念品出售等角度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  相似文献   

12.
出土于徐州的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在汉画艺术中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表演形式较为突出、新颖,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历史上的高峰,体现了汉代乐舞的大发展时期,提示着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贵族阶层追求生活和审美意识,造就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民族舞蹈风格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意在通过论述《红楼梦》的服饰与色彩,描述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非语言信息传递效能,认识《红楼梦》服饰与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气质、审美、情感及文化氛围等诸方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为指导,对胜浦水乡地区的民间服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分别从其服饰形制、装饰手法以及工艺特色等角度探讨其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试图剖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审美价值及其精神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5.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京剧服饰的美为当代服饰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灵感来源。如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直接或间接采用典雅美观、形式多彩的京剧服饰图案的设计手法,京剧表演艺术重要标志的脸谱形象与现代服饰设计,传统京剧服饰款式对现代服饰款式设计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京剧服饰艺术,开发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标志性服饰,是中国服装设计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人类婚姻状态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在儒家思想日渐强化的时代背景下,汉代婚姻状态与之前相比显得有规有矩,对婚姻范围、年龄、服饰、风俗等都有规定。汉代具有明显的婚姻特点:早婚现象;严格的门当户对等观念;贵族的重婚现象;聘礼昂贵,婚礼奢华;多媵妾;妇女具有自由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从题材上划分,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追忆往事散文,三是域外游记散文.他的散文在审美风格、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趣味,充分展现了作家深邃旷达的哲思与智慧,飘逸空灵的诗意与才情.创作主体的童心和机趣,率真和良知,以及超越世俗和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别是作家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审美趣味,给予文本以丰富多样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8.
我选择,我喜欢在这个时尚与个性张扬的时代里,追求个性时尚的新兴人类喜欢用色彩来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与美丽。特别是在穿着打扮上赶时髦,反映出多样性的审美情趣和多元素的价值取向。但当今服装市场品牌多而杂,竞争可谓异常激烈,款式良莠不齐,没有一款服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直到有一天"太曼斯休闲变色服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长安 《大众商务》2008,(3):67-67
我选择,我喜欢 在这个时尚与个性张扬的时代里,追求个性时尚的新兴人类喜欢用色彩来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与美丽。特别是在穿着打扮上赶时髦,反映出多样性的审美情趣和多元素的价值取向。但当今服装市场品牌多而杂,竞争可谓异常激烈,款式良莠不齐,没有一款服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直到有一天“太曼斯休闲变色服饰”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