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中 ,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记者必备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采访成败的重要因素。新闻敏感强的记者能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识别出哪些是新闻事实 ,哪些不是新闻事实 ,哪些是重要或重大的新闻事实 ,哪些是一般的新闻事实。反之 ,新闻敏感差的记者 ,往往会“有眼不识金镶玉” ,分不清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 ,或者漏掉摆在眼前的重要新闻 ,或者把重大新闻理论没在一般新闻中。那么 ,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
新闻角度是新闻记者寻找、挖掘和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记者的职业敏感问题。这就要求记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加强比较判断,善于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写出具有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记者从事新闻采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哪里有新闻。新闻写作的好坏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线索。在新闻界广为流传一句格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才能获取鲜活的材料。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稿件,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是必要的前提。一、何谓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线索是介入新闻报道的前提,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对于记者来说,若是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  相似文献   

5.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1,(2):157-158
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  相似文献   

6.
在谈记者的新闻辨识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新闻。一百多年来,国内外有过无数个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有定论。在众多新闻定义中,有代表性的意见有:把新闻归属于事实,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尚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新鲜的事实”、“凡是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事都是新闻”、“反常的事件是新闻”等。把新闻归属于工具或手段,如“新闻是阶级斗争或阶级舆论的工具”、“新闻是对人民教育的一种工具”、“新闻是报道或评述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重要手段”等。把新闻归属于报道。如“新闻是…  相似文献   

7.
牛翠翠 《魅力中国》2009,(22):352-352
新闻采访是决定新闻传播内容真假、深浅的基础。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的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  相似文献   

8.
张俐 《发展》2010,(4):90-91
写好一则新闻,不仅要有一个好的线索、优秀的文笔,还要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选取新闻角度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表现事实的新闻价值,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本质。本文主要讨论在选择新闻角度中,如何正确处理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突出新闻价值和反映事实本质之间的关系,怎样的角度才是一个好的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9.
肖岩 《发展》2011,(7):100-101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对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当主持人或记者在现场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播报出去时,听众立刻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具体地讲,就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归结到一点,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作为新闻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功与否。在采访中识别新闻价值,有些事可以一眼看准,有些情况就需要反复分析、研究和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又瞬息万变。可见,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碰碰运气的事,要想增强新闻敏感,提高发现和识别新闻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政治理…  相似文献   

11.
姬娜 《魅力中国》2014,(4):319-319
大家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面对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日益加剧化,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具备专业化水平。新闻记者应明确分工,每一个记者要细分一个报道范围,把新闻采访工作做细做精。  相似文献   

12.
张琼 《魅力中国》2010,(25):99-99
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拍摄中,要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事实,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相似文献   

13.
许静瑶 《理论观察》2010,(6):178-17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名记者首先应该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和沟通,讲求采访的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轻松的交谈氛围,从而为新闻稿件的编写以及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提问的成功与否,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事件真相;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的时候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很好的交流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近年来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吕彦青 《魅力中国》2011,(21):140-14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志涛 《魅力中国》2013,(10):324-324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新闻敏感看似偶然得之,其实是记者在具体工作中长期积累、处处留心的结果,它不会与生俱来,而只能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培养练就。  相似文献   

16.
马静  张杰 《理论观察》2000,(2):90-91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新近事实的获知需要并通过人们影响社会的功能。简而言之,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应当说,新闻价值是一个“源”、“流”结合的统一体。“源”,是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有用性因素,即新闻价值因素;“流”,是包含这些因素的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即新闻价值表现。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的内容,新闻价值表现是新闻价值的形式;而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内涵,新闻价值表现则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外延。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新闻价值的话,这个公式可概括为:新闻价值=新…  相似文献   

17.
浅论新闻写作要有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作品是新闻记者水平的标志。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写作水平决定他的作品的质量,名记者之所以成为名记者,是因为他有上乘的新闻作品,他们的高质量的新闻作品都是在强烈的精品意识驱使下完成的。一篇好作品的产生,尽管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但记者的主观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记者认识水平不...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采访也是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和挖掘新闻事实的研究活动。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只有在采访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好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长胜 《理论观察》2006,(3):187-188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张霞 《理论观察》2014,(5):93-94
近几年来,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传媒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各种类型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民生新闻发挥其舆论引导力方面有着积极的表现,赢得了读者,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民生新闻在今天我国的新闻事业中独树一帜,枝繁叶茂,不论学界还是业界,众多学者专家、编辑记者把此次民生新闻热潮称为中国媒体的一次革命,民生新闻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正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民生新闻在新闻实践中是风生水起,但理论界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研究是零星散见。民生新闻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起到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因此,对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