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水泥环约束下的在役套管抗挤强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水泥环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层无移动或无蠕变位移情况下,水泥环对外压作用下套管的变形有约束效应,可提高套管外压挤毁压力,且随着水泥环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增加,水泥环的增强效应逐渐减小至零。的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套管的剩余强度、延长老井套管柱剩余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应力突变、膏盐岩蠕变、固井质量等多因素分析,确定塔里木盆地塔北玉科区带石炭系膏盐岩地层套管变形主要原因为在岩性界面岩石力学参数差异导致剪切错动;区域上发育的膏盐岩互层发生蠕变,从而致使套管严重变形;已完钻井固井质量较差也使得套管外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提出了将区域上原来使用的2层套管结构优化为3层;将石炭系膏盐岩地层封固之后再进行下步钻进;适当提高套管抗外挤强度。解决了区域上的石炭系膏盐岩段套管严重损坏问题,确保顺利钻进,为后期作业提供了井筒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3.
杭锦旗地区J58井区是典型的低压易漏失区,该区地层承压能力低,下套管、固井过程易发生漏失,常规固井方法难以保障固井质量。笔者结合井区地质特点,针对不同地层承压能力的井,基于"正注反挤"总体思路,制定了不同的固井方案,从水泥浆性能优化、浆柱结构设计、注、替方法设计、安全下套管防漏措施、钻井液性能调整和"正注反挤"固井防漏控制措施6个方面出发,形成了杭锦旗地区J58井区固井工艺技术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固井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钻完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藏开发的需要,大斜度井、水平井及小井眼大曲率侧钻井等越来越多,在此种情况下,硬地层曲率井眼中下套管柱的遇阻卡现象随之增多。渤中某井定向井完钻井深达到4 716.0m,在Φ177.8mm套管在下入过程中阻卡,处理较为困难。从套管柱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弯曲挠度变化和振动载荷等方面分析在硬地层曲率井眼中下套管柱出现遇阻时容易卡套管的原因,从而探索出处理套管下入时阻卡的处理操作细节,达到指导现场实际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某井在采油过程中发生的油管挤毁与脱扣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挤毁油管进行宏观形貌、理化性能、磁粉探伤检测分析,并与同批新油管进行实物挤毁试验模拟。结果表明:该挤毁油管材质及各理化性能均满足生产标准及API 5CT标准要求,其挤毁与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地层出砂导致油管通道堵塞,造成该井段内外压差超过该油管抗挤强度,从而发生挤毁和脱扣。另外,油管外壁的SCC裂纹及内壁腐蚀对油管被挤毁与脱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套管抗挤强度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管抗挤强度是衡量套管强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置信度与可靠性设计相结合的高精度小子样方法,对阿科公司统计的套管(7in,29ppf,L80-13Cr)抗挤强度的48个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阿科公司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初步验证了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稳定,计算精度高,可获得比API名义值较大的合理的数值结果,使套管抗挤强度性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并节省试样,为合理评价套管的抗挤强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起到了优化管柱节约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连续油管环空压裂过程中的生产套管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管柱重力、流体浮力、摩阻效应力等,通过建立三维管柱轴侧向力力学耦合模型,计算套管在施工过程中的轴向力,对环空流动压力损失进行了修正,计算环空压力、套管外压力随井深分布,利用第四强度理论对套管进行抗拉、抗内压校核,并且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的生产建设中,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勘探开发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实现油田勘探开发目标的方案.又是实施钻井工程的理论依据.而油气井中套管柱的设计.又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钻井、采油的井下施工安全.而且还关系到油气井的寿命.甚至整个油田的生存和发展。套管柱在井下服役的工况条件极其恶劣.而且是一次性下入,不能取出,因此.套管柱就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满足  相似文献   

9.
渤海某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为了提高油田产量、实现油田稳产,以套管开窗、侧钻调整井为主。但调整井受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井下作业:压裂、注水井、增产等影响,钻井风险增大,尤其是注水井的影响更大。在油田进行注水开发后,原始地层压力由原来静态的压力,变成动态的多压力层系。渤海某油田地层渗透性好,油层厚,随着注水量的增加,地下注采失去平衡、动态变化大、压力系统紊乱,有时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地层同时并存,在这种复杂地层和复杂压力体系下钻调整井,井下出砂出水、井涌、井漏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0.
套管下入过程中大钩载荷的预测是水平井成功完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平井由于其特殊的井眼轨迹,在下套管的过程中摩阻要比常规井大。因此,准确地预测套管下入摩阻对水平井钻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采用空间斜平面假设,建立了适合水平井的下套管摩阻三维计算模型,应用此方法在辽河油田某水平井下套管作业分析中,对大钩载荷进行了计算及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力学模型和理论方法为水平井摩阻分析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方法可靠,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射孔技术是指利用能量穿透套管、水泥环和井壁附近地层,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流体流通的一项技术,是油气田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射孔工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射孔的孔道周围压实带和清洁射孔通道,海上完井主要采用负压射孔方式,射孔后,在负压差作用下,地层流体可立即通过射孔孔道流入井筒。文章介绍海上油田常用的负压射孔管柱设计技术,包含静态负压射孔管柱设计、动态负压射孔管柱设计,针对不同的工况,选用合适的射孔技术,达到合理的射孔效果和节约海上作业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筛管的抗挤毁强度是防砂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为了准确测试出不同类型筛管的抗挤毁强度,研制出了一套筛管抗挤毁强度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泥砂封堵与清水打压相结合的方式,对筛管表面施加均匀的挤压力,测试结果更加合理。利用该装置对不同类型的筛管进行了抗挤毁强度测试试验,得到了不同筛管的抗挤毁强度值,以及挤压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13.
金勇 《化工管理》2022,(17):157-160
大位移井在下套管时经常会因为摩阻大而无法下到位,且常规漂浮下套管技术又存在漂浮接箍易失效、漂浮接箍破裂盘击破压力大、遇阻时几乎没有处理手段、激动压力大易压漏地层、灌浆置换空气时间长等问题。南海某油田在国内应用全漂浮旋转下套管技术来解决大位移井下套管难题;应用情况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极大的降低大位移井下套管时的摩阻,处理复杂情况的手段更多,几乎可以保证大位移井套管下到位,降低作业风险。该技术相较于全漂浮下套管技术可以显著增加套管下入悬重,且悬重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全漂浮旋转下套管相较于全漂浮不旋转下套管速度略慢。  相似文献   

1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管的损坏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工程问题,不仅会影响油田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促进油田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油水井套管的损坏根源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治理体系的构建措施,促进相关油田开发单位,结合油田类型对地层、油水井套材质、施工质量等方面提高预防措施,降低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损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渤中D井开发目的层位于太古界潜山,设计井深达到5 300.0m,设计采用4级井身结构,实际作业中在四开Φ215.9mm(对应下入Φ177.8mm尾管)中发生2次卡钻,最终第三次钻进中完Φ177.8mm套管顺利下入。由于作业时间较长、作业工序多次重复,Φ244.5mm套管的磨损情况未知。通过对Φ244.5mm套管内成像测井得出实际磨损量、Φ152.4mm井眼作业中Φ244.5mm套管磨损加深量、剩余抗内压及抗外挤强度计算等方法,得出Φ152.4mm井眼作业后进行回接作业。最终顺利实现Φ177.8mm套管回接、Φ244.5mm套管补救作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伊拉克M油田高压盐膏层固井井漏、下部作业井控、井口带压和高低压过渡层窜流等问题,分别从井筒准备、前置液设计、水泥浆设计及施工阶段制定了盐膏层固井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大排量循环清洗井壁及固井期间的紊流顶替保证固井质量;对套管扶正器类型及性能进行优选提高套管居中度;结合使用压稳系数进行浆柱设计以压稳地层;以壁面剪切应力作为衡量顶替效率的有效表观参数等技术措施在M油田20口井高压盐膏层固井作业中的应用,使固井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密闭取心都是在砂岩地层进行,钻时和岩性都是常规状况,由于施工经验较多,对于施工的开展和地层的把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是特殊岩性地层密闭取心较少遇到,因此在复杂岩性地层取心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文章以王徐庄油田Q646-2井密闭取心为例,介绍了密闭取心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泄漏抗力是油套管密封完整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按APIBUL5C3公式得出的计算值与实际植误差太大,由于油田现场环境条件与实验室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油套管柱常在低于实验室测定值下发生泄漏。运用环境数据综合法,将实验室测定值与现场条件下油套管所具有的泄漏抗力综合处理,可在现场工况条件下,对套管的泄漏抗力进行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与逐步深入,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类油气井的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钻井时间长,钻杆对套管施加的侧向应力大等状况,这是造成套管磨损的根本原因。过度的磨损可能导致套管被磨穿、挤毁,引发局部井段甚至整个井眼的报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施工过程中的套管磨损问题将会成为目前钻井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石油钻井套管磨损机理以及防磨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套管防磨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部油田陆丰某油气藏属于深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也属于边水油气藏,经过多年的开发,剩余油分布存在不确定性,在调整井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存在钻进风险。随钻核磁共振技术能提前预测储层岩性、能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在南海东部LFX-X-H1井深层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应用时,成功指导现场随钻过程中的井身轨迹调整,提高了钻井效率,实现了油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