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四组青年农民葛建平,近年来订阅了《致富之友》等农村科技报刊,从中捕捉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项目。“立足农村,发展养殖业,尽快走上致富路”是他梦寐以求的热切愿望。贵刊介绍福建农村青年蓝招宝“从落榜生到百万富翁”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蓝招宝从10个野鸡蛋起家发财致富,走出特种养殖之路,因此而受到启发。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美国青蛙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2002年他引种20只美蛙,当年就获利一万多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吉林省长春市史家屯王景林,长春市景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一名地地道道深耕农村的农民。发展之初,王景林从事当时盛极一时的梅花鹿养殖,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开始尝试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收成。这时,乡亲们找到他,向他取经,让他带着干。面对家乡传统农业多劳力、低产出、缺技术、无品牌的现状,势在必行,王景林决心要带着乡亲们探索一条发展致富新路,于2009年10月,创立了长春市景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农村虚假信息备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在家乡作了一次调查,发现相当部分农民朋友致富心切,在一些科技信息服务部、开发中心、科研所天花乱坠的鼓吹下,花高价邮购致富资料、中药材,结果大呼上当。原来所谓的致富资料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而那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种子是一些早已被淘汰的药材或根本不能用作中药的树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打着"科技"的幌子,干着坑农的勾当。据悉,全国有一万多家"皮包型"科技服务信息部、开发中心、科研所、良种场,他们每天发出的信息广告数  相似文献   

4.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嘉山县的一个小村中,经济比较落后。1987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科技致富的领头人。从1988年开始,我订阅了《致富之友》、《农村百事通》、《中医药信息报》等十几种报刊,精心筛选可靠可行的信息。1989年...  相似文献   

5.
山鸡大户     
山鸡大户洪顺兴吕和杉这些年一路发财,成了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福建侨乡“新闻人物”。他创办的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飞腾山鸡养殖场,真正腾飞了;它跃为全国著名的山鸡贸易集散地之一,月成交量10万只以上,井开始打入国际市场。1987年,农作之余素喜读书的吕和杉,从各...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正阳县史称"膏粱丰腴之地",素有"一半米一半面,掏钱难买正阳县"的美誉。"80后"的黄磊是正阳县清源街道办事处李通村农民,作为一名农业追梦人,介绍自己时常提起家乡的花生、小麦、生猪三张全国"农业百强县名片"。15年前,怀着对农业的热情和青年人的闯劲,他从承包耕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靠着推广优良品种、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增产增效技术,带动农户在增收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7.
<正> 1998年第20期《渔业致富指南》第6页载: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福建闽西拓宝珍禽开发公司经理、“野鸡大王”蓝招宝毫不犹豫地投资数万元购置了最先进的电脑设备,申请加入最富时代魅力的因特网。  相似文献   

8.
读者回音     
我靠养殖药用动物致富我叫宋康德,家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南湖村。我利用《致富之友》等报刊提供的信息和技术,从1993年开始养殖地鳖虫和七彩龟药用动物获得成功。4年来,我已获利18万多元。我是从1989年开始搞养殖业的,先后养过蜗牛、麝鼠、香猪、海狸鼠等。一开始,所养的动物不是卖不出去,就是生病死亡,赔款万余元。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总结几次失败的教训,我从中省悟到:信息不灵和缺乏技术是亏本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缺信息、少技术的现状,我决定订阅《致富之友》等科技信息报刊,利用报刊提供的信息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诸城市孟疃镇在家村农民刘本升,今年41岁。早些年被贫穷所逼闯过东北,后来回到家乡,靠种地为生。1992年秋后的一个晚上,他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看到一本《致富之友》中登的一则信息;养殖家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独有的高产、优质、低耗的特点,兔子全身都是宝,除了毛、皮、肉等广为人知的用途外,内脏、血液、粪便等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他拿着这本杂志回到家,一夜没睡着,翻来覆去地想,自己能否利用提供的信息,靠养兔致富,他越想越激动,越激动越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出昨天卖羊收入的260元钱,到邮局订了《致富之友》…  相似文献   

10.
<正>黄立祝1997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从乡镇农业推广站技术员干起,2000年担任南宁市那马镇政府副镇长,开始踏上了仕途。然而在2005年,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毅然辞去公职,倾尽家财投资农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农场主,满怀着浓厚的农业情怀,追逐自己的"农业梦"。从种植几十亩柑橘起家,一步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如今的黄立祝,在家乡的田野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农场主。他和他的企业,依然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领跑着,带领着乡亲们一道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1.
"如今是网络帮了我大忙,有了它真好!……"在陕西省白河县茅坪镇枣树生态社区,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枣树村蔬菜种植大户伍泽海正拿着一片发黄的叶子对着视频,仔细聆听着另一端工作人员的讲解,通过农业专家视频系统向县农业局专家咨询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今白河老百姓,他只要拨打"农业110"热线电话,就可以随时了解农用信息、查询致富信息、网上亲情会面、向专家请教农业知识、患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复员退伍的杨永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芦车坝村。面对面貌依旧、贫穷落后的家乡,他感到阵阵心酸,于是他毅然决定外出打工挣钱。6年的打工生涯,使他尝尽酸甜苦辣,也使他开阔了眼界,磨炼了意志。看着外面的精彩世界,想想家乡的父老乡亲,联系自己的坎坷经历,总觉得在外打工挣钱不是长久之计。198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带着要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挖出金子来,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又一次回到了家乡。针对芦车坝村田少地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并且交通便利的特点,他先在自己的自留地里试种番茄和棒豆,由于…  相似文献   

13.
养野鸡致富     
养野鸡致富剑行,张平蓝招宝是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兰屋基点村农民,他先后从事过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项目,都因缺乏信息和技术而失败,负债累累。1990年,他从《致富之友》等报刊中获得"野鸡资源枯竭,养殖野鸡可迅速致富"的信息,经过调查,开始养殖野鸡。...  相似文献   

14.
巴山果蔬王     
在四川大巴山深处,说起袁应权,这里的人们有口皆碑。袁应权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多年来行程4万多公里,自己还搭进了3万多元人民币,不辞辛劳播撒科技火种、传授致富真经,被赞誉为巴山果蔬王。贫困中,他为全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四川省达县赵家镇桂花村,又名天宝寨。7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乱石荒坡,"叫化村"成了桂花村的代名词。有一段顺口溜,村民至今记忆犹新:"桂花名字好,姑娘往外跑,小伙打光棍,日子难得熬。"袁应权看到自己的家乡这样穷,再也坐不住了,发誓要闯出一条致富道路来。1976年,他鼓足勇气搞柑桔  相似文献   

15.
齐振松 《农家之友》2009,(15):I0031-I0031
家乡有位农民,人称“信息小财主”,他常年倒卖五谷杂粮,赚的钱总是比同行多。别人赔钱的时候,他仍然赚钱。他赚钱的诀窍在哪里呢?原来他赚的是“信息钱”。信息是市场的向导,农民手头的农副产品,哪些畅销,哪些价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动态,农副产品才能有适销对路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床庄村高考落榜生郭正杰,刻苦钻研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他养殖繁育的孔雀、山鸡、锦鸡达5000多只,远销到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年创收10万余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状元”。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南阳市“乡土技术人才标兵”、河南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会计》2020,(1):68-68
"干农业的人不能太计较得失,完成自己生产任务后自然会获得报酬,不能太算计挣不挣钱。"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办事处房身村农民洪蕴来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他先开办稻米加工厂,随后利用自己积累的水稻种植技术,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探索农民致富增收的好方法。年轻的时候,洪蕴来也想出去闯一闯。看到别人干运输挣钱,自己由于资金不足就只能放弃。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18.
正小小花椒,麻香四溢,可入菜入药,功效多、用处大。回乡创业的肖红、卢云夫妻俩,凭借对家乡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了解,以及对市场的考察分析,深山开荒种上花椒树,在小花椒身上做文章,几年时间把花椒树变成了"摇钱树",成功打造"花椒姐"品牌产品,供销全国,致富乡邻。亲情呼唤精神感召1981年出生在宣恩县李家河镇郭家坡村的卢云和丈夫选择回乡创业,初衷是源于儿子的稚嫩呼唤,还是村委会墙上那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标语?现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花椒姐"卢云说,  相似文献   

19.
<正>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在外务工者,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人。如今,返乡创业的他不仅创办了公司,成立了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取得了5项发明、11项专利,2015年被评为"桂东十佳创业青年"——他就是湖南省桂东县寨前镇带领110户农户一起致富的"果蔬王"黄文斌。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在广东揭阳务工的黄文斌回乡踏上了自己的创业路。回到家乡的黄文斌发现桂东  相似文献   

20.
正杨大可,重庆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农民,党支部副书记,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产业党支部书记,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无量山,承包288亩荒山荒地种梨开始创业。他注册"大可牌"水晶梨,创建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