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制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方法]合成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CHE-β-D-葡萄糖苷).通过22种菌对其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与七叶苷具有相同的检出效能;但其显色效果优于七叶苷,在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琼脂培养基上,被分解的游离环己酮七叶苷不扩散,固定在细菌菌落上,形成黑色菌落,从而有利于准确地鉴别和计数.与此相反,七叶苷琼脂上的阳性菌落,其分解产生的黑色素向周围培养基扩散,难以分辨阳性和阴性菌落,影响鉴别和计数的准确性.[结论]与传统七叶苷显色培养基相比,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显色培养基对分离和鉴定细菌存在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几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更加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的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方法]参见ISO/TS11133-2中的培养基验证方法并有所改进,对国际上常用的3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结果]OXA和李斯特氏;显色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相近,且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绵羊李斯特氏菌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具有特征性菌落形态,易于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相区别.[结论]OXA和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效果较好,比较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两种培养基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里埃弧菌显色培养基(简称ChromID Vibrio)对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通过ChromID Vibrio弧菌显色培养基同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简称TCBS)琼脂培养基进行比对,采用阳性菌株直接平板计数、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测的方法,对ChromID Vibrio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ChromID Vibrio弧菌显色培养基上霍乱弧菌典型菌落是蓝绿色。阳性菌株直接平板计数及人工污染试验均表明ChromID Vibrio平板的敏感性均比TCBS平板高。对采集的30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都未检出霍乱弧菌。[结论]ChromID Vibrio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能提高霍乱弧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化妆品中的细菌在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上经过孵育培养,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通过菌落计数求得化妆品中的细菌总数,同时化妆品中的细菌经过改良的LETHEEN氏肉汤增菌后,在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上进行分离培养,结合菌落形态和显微镜观察,可疑菌再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5.
菌落粗糙型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内蒙古某地区的大豆蛋白中分离到了一株菌落粗糙型大肠杆菌,对该菌进行鉴定.[方法]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常见的典型大肠杆菌相比,该菌有其独特之处在固体培养基中,菌落干燥、扁平、表面粗糙;在液体培养基中,上清液清亮并有颗粒状沉淀,摇动沉淀不能完全散开.除此之外,该菌的其它特性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的特征.[结论]该菌为菌落变异(由光滑型转变为粗糙型)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适合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富集的液体培养基.[方法]参考ISO/TS11133-2中的培养基验证方法并有所改进,对国际上常用的5种液体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结果]5种液体培养基对奶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增菌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5种液体培养基的增菌效果基本相同.但由于BLEB的增菌过程是先用无添加剂的肉汤预增菌后再加入添加剂,Fraser肉汤的增菌过程是用含有半量添加剂的肉汤预增菌后再转入含有全量添加剂的肉汤中,这两种方法有利于使损伤的细菌得以恢复活力.对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富集,如果采用一步增菌法建议使用BLEB,如果采用两步增菌法建议采用Fraser肉汤.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出入境的食品和动物饲料提供标准化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测中的菌落计数方法,为制订与国际标准的检测方法相一致的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等同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ISO 48332003,进行确认实验和重复性实验.[结果]对ISO 48332003国际标准中的设备、用具、培养基等进行比较和确认,实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国际标准ISO 48332003转化为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可行的,也是需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水活度干奶粉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存特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人工方法将单增李斯特氏菌按103cfu/g的浓度添加于不同水活度的干奶粉样品中,在不同温度(冰箱温度4℃和室温25℃)下贮存,通过菌落计数来分析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存特性.[结果]在低温条件下,单增李斯特氏菌可在较低水活度的干奶粉中长期保持生长活力,并且当水活度较高时,会有增长趋势.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中,干奶粉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活力很快减退,细菌处于亚损伤状态,但在适宜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这种亚损伤状态可以得到修复.细菌仍然可以恢复活力.[结论]高温条件更易使干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生长活力减退,干奶粉中如果污染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于室温(25℃)条件下贮存会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东环凯公司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RM006)和科玛嘉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DFI)的实验应用效果,为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的阪崎肠杆菌选用培养基提供依据。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B/T 4789.40-2010)分离及生化鉴定阪崎肠杆菌,并分析培养基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36份样品中,检出阪崎肠杆菌2份,检出率为5.56%;CRM平板和DFI平板阳性符合率为100%;疑似菌落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13.89%(P0.05)。CRM平板和DFI平板用于培养分离阪崎肠杆菌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热抵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人工方法将单增李斯特氏菌按107cfu/mL的浓度分别添加于提前预热的60℃的灭菌蒸馏水、复水的原料粉和复水的高糖高脂奶粉中,在此温度下分别作用5min和10min,通过菌落计数分析单增李斯特氏茵的热抵制特性.[结果]在灭菌蒸馏水中单增李斯特氏菌衰减得最快,在复水的原料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衰减得较慢,而在复水的高糖高脂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衰减得最幔.[结论]奶粉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具有热抵制特性,而且高糖高脂成分可提高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热抵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选择性分离及纯化培养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经高速匀浆处理后,在2%氯化钠蛋白胨水中增菌,39℃±1℃培养16~18 h;划线接种mCPC选择培养基,35℃±1℃培养16~18 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TSA纯化培养基35℃±1℃培养16~18 h;进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应用39℃培养、mCPC选择分离能准确地检测和分离水产品中存在的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工作,使检测工作更加准确、高效,保障食品安全,开展此项目的研究。方法:参照食品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GB 4789.4-2010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和GB4789.28-2013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结果:本次研究选用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CAS)、亚硫酸铋琼脂(BS)、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LD)和HE琼脂(HE)4种培养基的生长率、选择性、特异性均符合GB4789.28-2013中的要求,通过实际加标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显色培养基CAS要优于BS、XLD、HE培养基。结论:在这四种分离式培养基中,显色培养基CAS在分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过程中特异性和敏感性是最好。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灵活运用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减少漏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参照GB 4789.2—2016、GB 4789.7—2013中方法,使用具备计数和显色功能的培养基,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调味杂色蛤肉、腌青虾和冰鲜八爪鱼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显色双层平板上副溶血性弧菌菌落呈淡紫色,调味杂色蛤肉、腌青虾和冰鲜八爪鱼样品人工染菌样品实验与3%NaCl NA平板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显色双层平板方法具备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用于即食水产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直接定量检测,能够如实反映即食水产品受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复水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与存活进行评估.[方法]通过人工方法以102cfu/mL的浓度添加单增李斯特氏菌于复水奶粉样品中,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贮存,通过菌落计数分析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存特性.[结果]在-1.5~37℃之间,单增李斯特氏菌能够生长,在-1.5℃时生长速率最慢,随温度升高生长速率也随之加快,在37℃时生长最快,在45℃时不能生长.在接近中性pH值范围内的复水奶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在高温条件下(30℃)比在低温条件下(4℃)生长快,但在低温条件下(4℃),单增李斯特氏菌对酸和碱的耐受程度比在高温条件下(30℃)的耐受程度大.[结论]由于复水奶粉的pH值接近中性,比较适合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如果污染了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能够控制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交法研究光合细菌计数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碳源、酵母膏、微量元素、磷酸盐、铁盐、琼脂等6个因子对光合细菌培养计数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其结果是NaHCO3 1.0g,CH3COONa 3.0g,酵母膏2.0g,微量元素0ml/L,K2HPO4 0.5g,Fe-EDTA 0.005g,琼脂8g.该组合加上NH4Cl 1.0g,MgCl2.6H2O 0.2g,NaCl5.0g,dH2O 1000mL,即得出光合细菌计数培养基,称之为R培养基.该培养基对光合细菌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鉴定和总结。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对样品处理和培养,从Baird-Parker平板上培养出的可疑菌落经血琼脂平板溶血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等进行分析,随后采用API试剂条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结果:10个样品中共检出4种可疑菌株,其中在Baird-Parker平板上为黑色菌落,无浑浊带,有透明圈,直径1~2 mm的菌落,经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干扰菌与目标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形态特征相似,容易误判,对不同特征的菌落应分开计数与确认,避免检验结果偏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方法]通过选择性鉴定试验、敏感性试验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大肠杆菌的4种检测方法:GB/T4789.38-2008第一法、SN/T1896-2007第二法、GB/T4789.38-2008第三法与COLI ID显色培养基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种方法检测对大肠杆菌选择性良好,SN/T1896-2007第二法敏感性较GB/T4789.38-2008第一法稍高,GB/T4789.38-2008第三法与COLI ID显色培养基法敏感性相差不大;4种方法应用在食品检测中,大肠杆菌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SN/T1896-2007第二法、GB/T4789.38-2008第三法与COLI ID显色培养基法耗费比GB/T4789.38-2008第一法高,但检测周期短,可节省人力,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在日常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快速筛选PVC保鲜膜及增塑剂DEH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鉴别PVC膜及其增塑剂类别的方法.[方法]以环己酮为溶剂,无水乙醇为沉淀剂,应用溶解-沉淀法进行聚合物与增塑剂的分离,采用红外光谱透射法定性测定聚氯乙烯(PVC)及其增塑剂成分(DEHA).[结果]将分离纯化后的样品与浓缩得到的较纯的增塑剂分别进行红外光谱透射检测,将得到的光谱图进行谱库搜索,结果分别是PVC和DEHA,匹配率分别为92.2%和96.8%.[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摸索接触皿培养基配方及制备工艺,评价接触皿培养基的效果。方法:用国产原料配方制备接触皿培养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灵敏度试验方法,将本实验室制备的接触皿培养基与商品化RODAC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比较试验,以及接触皿培养基与商品化RODAC培养基在洁净间监测应用中对比试验。结果:本实验室制备的接触皿培养基与商品化RODAC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效果比较试验中活菌数无显著差异;菌落直径无显著差异。在洁净间监测应用对比试验中的细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室制备的接触皿培养基灵敏度效果及洁净间监测应用中的细菌检出率能满足要求,且成本低于商品化的RODAC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荧光分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出一种新颖、简便、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 本方法用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盐培养基(AG)在37℃下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增菌,以苯甲基-L-精氨酸-7-氨甲基-香豆素(Bz-Arg-7AMC)作荧光底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该菌的胰蛋白酶样活性,通过判读胰蛋白酶样活性,确定水产品中是否污染有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该方法的灵敏度为20个/g,相关分析表明荧光分析法与5管MPN计数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结论] 用本方法只需8个小时就可完成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适于快速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