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化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上的不断上升,中国巨大的经济力量正逐步改变世界的政治、军事格局,然而与之适应的文化影响力却没有相应的扩大,文化贸易逆差严重。分析其原因,既有长期以来产业政策没有向文化贸易倾向的历史原因,又有文化产业创造力缺乏、融资困难等导致的现实原因。该文在详细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繁荣我国文化产业到加强文化产品国际营销的整个文化贸易链条上分析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吉 《现代商业》2011,(7):71+70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文化产业是少数不仅没有下滑或停滞,相反走出来一条加速上升路径的行业之一,以2009年为例,我国的文化消费能力增加,文化产业的市场情况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但与此同时,新兴的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深圳等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陆续挂牌成立。一方面降低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双方的搜寻摩擦成本,另一方面也促进文化交易市场规则,和模式的升级进步,实现了文化与市场、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为各种金融资本的注入开辟了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3.
醋饮作为一种保健性饮料,历经多年的发展却不温不火,虽然有些市场"醋声一片",但醋饮仍然处于"导入期"是不争的事实。要使醋饮行业走出困境,就需要醋饮企业共同努力。本文将对该行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产品的概念传播和文化内涵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4.
文化体育用品范围极其广泛,从孩提时代的玩具,到学生时代的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再到现代社会使用的计算器、文件夹等办公用品;从教育用品到邮政的小信封、到银行的验钞机等,文化体育用品无处不在。 我们一直号称“制笔大国”,全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但几乎没有自主品牌,更无法与那些历史悠久的欧洲名笔抗衡; 我们也有半年创造30亿贸易额,出口70%的义乌“小巨人”,但产品附加值都很低,多以价格优势取悦市场。 如今各个行业都高呼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文体用品市场生产的东西虽都是小物件,小产品,但都代表着“文化价值”,同样要走“中国创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志平 《品牌》2002,(6):22-23
<正> 中国是世界四大产烟国中卷烟产量最高、卷烟品牌最多的国家。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卷烟行业始终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强势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纵观中国卷烟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硬"的方面,通过多年的技改引进,已达到世界先进生产水  相似文献   

6.
段玉英 《商业科技》2009,(7):259-260
醋饮作为一种保健性饮料,历经多年的发展却不温不火,虽然有些市场“醋声一片”,但错饮仍然处于“导入期”是不争的事实。要使醋饮行业走出困境,就需要醋饮企业共同努力。本文将对该行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产品的概念传播和文化内涵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7.
百年传奇     
从产品文化延伸到消费文化,以消费者所能感知的文化体验作为行业飞跃的新跳板。张裕,凭此在新世纪的红酒产业中独具鳌头。  相似文献   

8.
文化领域作为特殊的行业,其产品具有文化消费和文化价值传播的特性。文化产品本身具有外部性,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机构,必然有跟一般企业不一样的特点,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齐勇峰所说"文化企业是有使命的企业,而不是一般民营化企业"。因此,探讨文化企业的使命或者说社会责任是在新形势下不能回避的问题,其中,国有文化企业的吐会责任更是值得关注,尤其国有文化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站在新起点上正迈步前行的时划。  相似文献   

9.
徐兰 《成功营销》2009,(7):54-55
市场中,很多行业被称为“哑巴行业”,它们没有品牌概念,更没有品牌文化,这类行业中第一个大规模做品牌推广和广告投放的企业,就犹如一群哑巴中间突然有人放声高歌,营销效果格外惊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文化贸易总体情况、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进出口结构的分析,发现在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中存在文化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过大、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及文化服务进出口种类不平衡等问题.应不断加大对文化贸易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提高文化产业内贸易水平,加快我国文化贸易融入国际文化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对于文化产品出口给予了高度重视。基于2003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本文以文化折扣和市场规模两个因素为重点,分析了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基于全部还是基于分类产品贸易额的检验,都证实了市场规模因素的正面影响以及文化折扣因素的负面影响。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合理确定重点出口市场,加强对重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减少贸易壁垒,确保中国文化产品的商业存在及公平竞争。二是要充分重视文化折扣效应的不利影响,充分借鉴他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有效举措,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传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家都很困惑行业出路问题,在各类营销技巧几乎被大用、特用、甚至滥用之后,却发现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怎么办呢?其实现在有一个环节大家都忽视了.这就是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不同品牌口感却相同。在营销五力之首的产品力上.大家根本没有用心,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市场,轻产品”的经营思路,在于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  相似文献   

13.
品牌不是花几万元在媒体上将自己产品的名称不断播报、吹嘘就能确立的。虽然一个品牌的出现不能没有广告名称,但没有质量、服务和信誉,品牌就无所依附。当年“白丽美容”香皂曾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广告用语深入人心,但后来消费者却对其效果提出质疑,以致于时下该产品在市场上已几近匿迹;而“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却造就出“海尔”这一著名品牌。同样,“麦当劳”当初若不及时推出其食品“在10分钟内未出售的一律销毁”的策略,就不会有今天这一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品牌。人世后的中国企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其中,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回答的新课题。本文试就该问题作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产业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产业的发展,不能没有文化的灵魂、文化的根,没有灵魂,产业就不会健康快速发展;没有根,产业就不会持续地成长,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此次会展文化节必将使成都的会展文化底蕴更为丰富,这股文化将持续孕育成都会展产业经济,促使成都会展行业有长足发展,形成一条"文化一产业—会展"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丁昆 《市场研究》2004,(7):13-13
<正>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生产运行系统的端点,在文化产业兴起的初期,所有的文化艺术产品都处在寻找和开拓市场的阶段。在文化艺术类产品中,最早红火的是通俗文艺市场,其中包括通俗文学、流行歌曲、生活书刊,在早期的通俗文艺市场,由于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新的市场艺术观念和传统文化观念经常发生冲撞,使许多传统文人哀叹金钱的打击来自艺术本身。在文化艺术成为商品可以流通后,许多艺术和许多人开始背离艺术,但是在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人和许多艺术正在迎合和适应市场,或者说正在寻找自己的市场。在通俗文艺热之后,意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反映文化产业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融合相对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应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和技术差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2—2015年中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动态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本地市场效应在功能型文化产品部门和内容型文化产品部门的异质性表现。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整体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分类文化产品出口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型文化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多描述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之所以能够产业化是因为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  相似文献   

18.
赵颖 《北方经贸》2013,(5):158-159
面对文化产品的市场失灵,要注意文化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文化产品的垄断问题,文化产品的支付意愿不合理问题,文化产品的外部性问题,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等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消除农村文化贫困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羽中  郝宗珍 《华商》2008,(10):112-112
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和其所拥有的文化——贫困文化——有关。这种贫困文化的表现是,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他们视野狭窄,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不断加强和完善外部市场的企业文化建设,既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在其孕育形成过程中必须与市场拓展相融共进、与管理创新相融互促、与行业文化相融互通。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坚持以人为本观念,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统筹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拓展企业文化理念宣贯渠道;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确保企业文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