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棋然 《现代商业》2014,(23):97-98
工作动机是人源自需求而进行工作的动力,是为了得到自己所缺的事物而进行的活动。所以深入研究探索深藏个体内心深处的动机源,大卫·麦克莱兰的高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力需求的三项需求是从心里学探索员工工作动机的真正源泉,针对三项需求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动机的激励方法。在国际项目合作中运用好成就动机理论,才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激励含有激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望程度。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励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激励措施运用的好坏在  相似文献   

3.
企业员工工作动机与组织回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璇  李健 《商业时代》2007,(17):56-56,80
本文分析了组织回报对员工工作动机的影响,指出经常性的绩效回报会激发员工内在工作动机,而非经常性的绩效回报会损害员工内在工作动机。固定的财务回报能够降低人们外在工作动机,绩效式财务回报能够提高外在动机。员工在工作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的非财务回报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职能,它不仅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企业激励机制的成效。员工不仅关心自己所获得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己的报酬和其他人报酬的关系。员工报酬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激励的工作设计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宏 《商场现代化》2006,(16):154-155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合理有效地处理人与工作的关系而采取的,对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特别处理。它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是确定企业员工工作活动的范畴、责任以及工作关系的管理活动。系统完善的工作设计可以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一、工作设计中的激励理论激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刺激、激发员工的动机,使其产生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努力朝着有利于企业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知识共享能够提升组织创造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激发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的内在动机是提升知识共享的关键环节。文章以378名新生代员工及其直接上级为样本,探索了仁慈领导对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利他动机及德行领导在该影响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仁慈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利他动机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德行领导对仁慈领导与新生代员工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的影响关系有调节作用。当德行领导低时,仁慈领导对利他动机的影响不显著,而德行领导高时,仁慈领导对利他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利他动机在仁慈领导与新生代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有调节作用。只有当德行领导高时,仁慈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正向影响才通过利他动机传递。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党的凝聚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是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可以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王璇  李健 《商场现代化》2007,(4):275-74
分析了员工的工作动机,以及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指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有效地激发员工动机,营造创新性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9.
王琴 《消费导刊》2013,(2):117-117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达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即主要通过内部、外部刺激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来诱导人的行为。本文以伯方煤矿为例,对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慧芬 《商》2013,(5):45-45
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怎样做好中小企业员工的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领导艺术和策略,更是一门高深的理论,因此如何做好中小企业员工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深挖、永无止境的课题。所谓的策略,就是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而制定的一个确定可行、激发工作者动力的动机。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有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是确定怎样运用激励策略的战术,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每项下发的工作,并且这个对企业的兴衰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就中小企业管理员工策略过程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与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分析,并就如何对中小企业做好管理员工的策略提出“工作责任心、员工满意态度”的关键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发展机会、激励措施、工作动机、能力发挥、工作环境、努力程度、工作特征、工作资源、组织承诺等9个方面是影响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主要因子,在所有主要影响因素中,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人发展因素、精神和物质激励因素以及工作动机等长远因素的考虑,即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文章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第一,努力打造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发展平台;第二,积极强化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与教育;第三,加强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建设;第四,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独立自主性;第五,鼓励知识型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层面对创新型员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动力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影响企业创新型员工需求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在动机能够影响员工工作的情感和行为,而有关内在动机与敬业度之间关系的研究甚为少见。文章通过366份酒店员工的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验证酒店员工敬业度的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酒店员工敬业度与内在动机的关系,结果显示:内在动机对敬业度有直接促进作用,与敬业度的“活力”维度强相关。  相似文献   

14.
薪酬差异作为组织中常见的现象,对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心理状态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薪酬差异对员工激励具有正向影响,高薪酬的员工更有动力提高绩效和实现目标。然而,薪酬差异也可能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尤其是当差异过大时。在设计薪酬体系时,组织需要设置合理的薪酬差异,平衡激励和员工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庆  田敏 《现代商业》2013,(17):96-96
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企业活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旨在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成良好动机,强化对企业的忠诚意识等,且通过培训,为企业带来利润。影响企业员工培训后带来利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培训员工的接受能力;培训员工的技能程度;培训员工的工作年限;培训员工的心理动机;培训员工的激励程度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培训时机,确定培训人选,完成培训内容,达到培训目的,起到良好成效。同时,规避投资风险,获取最大化利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自我决定理论与积极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组织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源自于员工强烈的内在动机。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组织应当满足员工的三大心理需要,同时促使员工采取自主定向归因才能使员工产生内在动机。所以积极组织管理的重点应当包括重视员工能力培养、进行合理的工作设计、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提高员工心理资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强大动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只有变为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并通过具体的科学的管理活动,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本文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责、权、利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力资源绩效的概念、分类和流程中提取企业员工"需求"动机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认清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人的需求支配其动机和行为的现实,让企业组织与员工在成本型与承诺型人力资源管控方面分别显现出其优缺点,本文所关注的就是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积极地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陈竹  杨竹 《财经界(学术)》2014,(36):270-271
本文从人力资源绩效的概念、分类和流程中提取企业员工“需求”动机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认清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人的需求支配其动机和行为的现实,让企业组织与员工在成本型与承诺型人力资源管控方面分别显现出其优缺点,本文所关注的就是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积极地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已成为我国职业市场中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激励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202名IT行业的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和20位企业HR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发现员工看重的激励因素和企业给予的激励存在部分差异.员工看中的前十项激励因素分别是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前景、工作挑战性、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领导素质、沟通渠道和公司文化,而企业认为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薪酬福利、个人成长与发展、晋升空间.从排名差异性来看,薪酬福利、个人成长与发展差异不大;而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挑战性、沟通渠道三因素排名差异较大.因此,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立足员工需求,构建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达成企业给予和员工所得激励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