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1  
本文基于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这一企业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损失和创新效率损失问题。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监督和激励机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然而,由于创新具有不同于一般生产的特殊属性,已有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并不能实现创新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因而无法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由此,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的理论假说。基于中国省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业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估计结果都稳健地支持了该假说。  相似文献   

2.
吴延兵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1):1-10,124
吴延兵基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理论,提出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的理论假说。本文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据,对此假说进行再次检验,研究结果仍旧支持该假说。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在国有垄断行业中的创新效率损失远大于其在非国有垄断行业中的创新效率损失。重构国企产权和破除国企垄断应是国企改革的两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融资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生存的一种重要渠道,中国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融资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经营好坏起决定性作用。企业融资低效率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将把整个银行系统推向高风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5.
6.
7.
国有企业效率问题,既是经济学者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围绕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国有企业效率改善的来源、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有利于还原国有企业的效率真相,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8.
沈晓梅 《经济师》2001,(12):150-151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历时多年 ,时至今日 ,改革的进程已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 ,国家要逐步从大多数竞争性领域退出 ,集中精力抓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这样 ,相当多的企业都面临着产权制度变革的问题 ,国有大企业也要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因此 ,改革的焦点问题已经从要不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切换到怎样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上来。国企产权制度非改不可已成共识 ,但是究竟怎样改革 ,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文章指出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郝大明 《经济研究》2006,41(7):61-72
本文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业企业数据资料,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后的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经济类型公司的效率差异很大;在影响国企改制效率的因素中,企业经济类型的改变作用最大;决定公司经济类型的两个因素———资本构成和投资主体的差异都会显著影响改制效率。本文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认为提高国企改制效率的关键在于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国家资本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企业融资效率是指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企业融资低效率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多投入及多消耗资本, 使经济运行对银行体系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压力, 最终也拖垮了银行, 导致信贷萎缩, 使微观问题传递和集中到宏观上来。  相似文献   

11.
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重中之重,需要正本清源,从转换机制上寻求突破口--最终形成法律意义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构筑分权制衡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抓住战略机遇期,以科技创新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为切入点是企业取胜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治  李琦 《当代财经》2012,(5):119-128
企业投资行为与管理层业绩评价方式息息相关,良好的业绩度量方法能够影响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文章结合国资委对央企全面推行的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考核体系,利用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EVA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VA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够抑制央企过度投资行为。基于上述结论,从国资委EVA的指标修正和央企投资决策两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总被引:179,自引:8,他引:179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薪酬管制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在职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薪酬管制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主要受企业租金、绝对薪酬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性选择,说明在职消费内生于国有企业面临的薪酬管制约束;与民营企业中内生于公司的薪酬契约相比,国有企业中受到管制的外生薪酬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视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或决定属性,不承认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及其向非人力资枰权转化的合法通道,以及由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那就绕不开下面认可和弘扬企业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这个“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走向,首要的是突破国有企业的“主体”观念,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和范围;然后才是对被界定了“特殊性质和职能”的少数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监管”,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真正使少数国有企业发牢固“主导”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制度运行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有理念为心理依托;这种共有理念体现在人们博弈均衡之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默认前提,其形成和发展具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制度变革的任务,是通过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信任,在适应和调整共有理念的基础上,塑造合理的企业控制权主体。  相似文献   

16.
任何转轨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都要面临改革与开放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经济开放的背景下,着重突出跨国公司与转轨国家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建立跨国公司、转轨国家政府、国内企业三者之间的混合寡占博弈模型,并以市场开放、自由化、私有化等政策变量作为影响转轨进程的外生变量,分析开放程度和经济调控手段以及跨国企业的投资策略等对转轨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和转轨国家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转轨国家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对国有企业完全民营化并非是改革的最优方案,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民营化效果反而会更好,也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而税率、技术、转移价格等也是影响转轨国家社会福利和转轨国家企业产量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央企业的成长特征与战略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重组是企业成长永恒的主题。公司重组是破解成长难题、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2006年,中央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行中央企业重组,解决中央企业做大做强问题。时至2009年,与世界优秀企业相比,中央企业不大不强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目标实现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有效解决。面对国际产业升级、产业融合的趋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力度,提升重组效率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中央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在对中央企业成长特征和重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促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中央企业做大做强目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非常清楚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危机,决定寻求解决办法。拟议中的社会保障改革的核心是积累制和整合条块分割的体系,计划为每个工人建立个人退休账户,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然而,这种改革受阻于三个关键因素。(1)在向积累制的转化过程中必须支付特制成本;(2)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条块分割、分散化管理3(3)已经积累的基金尚未取得高收益,也未分配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上。  相似文献   

19.
赵西亮  吴栋 《经济经纬》2005,(5):69-71,75
产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怎样?产权改革是一种承诺机制。产权改革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充分条件,即进行了产权改革也不一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同时,产权改革也不是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即国有企业没有效率并不是完全由产权不清造成的。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产权结构只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方面,而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以及由此引起的预算约束软化,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产权改革使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承诺变得更为可信,从这种意义上,产权改革对提高企业效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方国有企业改制面与退出竞争领域的比例已超过80% ̄90%,国有企业存量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在淘汰劣企的同时,应重视和发挥优势国企在本行业中“关键少数”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国企内部改制工作一方面要注重产权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国企的授权经营能力和创效能力,而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进退,则应以其在本行业中能否健康发展为尺度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