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原有产业功能定位同构现象严重,三地行政辖区独立,发展严重失衡,区域的虹吸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三地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产业功能定位重构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三地政府需要统一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而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抓住机遇,构建产业分工格局,联动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分工体系,关键是要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建立要素共享机制,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构建产业对接渠道,推进统筹联动机制,以促进京津冀产业功能升级,三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担负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的重要任务,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京津冀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忽略区域分工、缺乏持久合作力等因素制约了协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京津冀三地现实情况出发,面向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提高经济要素组合利用水平,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因此对协同机制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区域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部局,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天津产业结构接近"三二一",而河北仍是"二三一",但京津冀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则是"三二一"。基于这种差异,寻找协同机制的突破点,然后选择可操作的运作策略,并以首钢、北汽为例,探索产业协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跨区管控京津冀交界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举措。从跨区管控的内涵与京津冀交界地区跨区管控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分析京津冀交界地区通州、武清、廊坊北三县开发强度的演化动态,探究京津冀交界地区开发问题出现的成因及其机制过程,最终研究认为,应按照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落实分类开发的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与发展潜力,划定三级管控区,并从一级管控区控制规模、二级管控区调整结构、三级管控区适度开发的角度对各级管控区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洁  王艳  刘晓 《价值工程》2009,28(4):35-3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与新丝绸经济带一道共同构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内容,这无疑将对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和协调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导向的指导下,随着中央经济权力的不断下放,我国地方区域经济主体意识和发展动力不断加强,区域之间也开始了经济领域多层次的新的分工协作进程。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沿海三大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以京津冀区域及周边200千米以内的40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方法探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临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临界效应虽然不显著,但已经揭示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过大,该区域虽然能耗强度低于周边地市,但劳动力资源的保障作用不足,且面临市场活力和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应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着力提升其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9,(2):65-72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