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玲 《浙商》2012,(7):44-45
最高院下发的最新《通知》要求各地要依法准确认定民间借贷行为效力,正确划分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由于非法集资一类案件涉众广、影响大,并且关于民间融资的政策与非法集资的法律界限不易把握,使得相关案件中的诸如对"非法集资"的界定、集资诈骗犯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识成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争执焦点。而集资诈骗罪作为唯一保留死刑适用的诈骗犯罪也备受诟病。  相似文献   

3.
《商》2015,(4)
当前,刑民交错问题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尤为突出,如何衔接民事判决与刑事立案的问题亟待解决,实践中涉及非法集资的民间借贷合同对已执行部分可将超过集资参与人本金的部分予以追缴,对刑民交错问题,刑事事诉讼的进行并不妨碍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浙商》2021,(5):20-20
2021年2月18日世界浙商网非法集资迎重磅规制治理非法集资迎来首部专门法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称《条例》)日前正式公布。作为首部专门规范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对非法集资做出明确定义,并确定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原则,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以民间借贷的名义或超出民间借贷的范筹而发生的违法行为,与民间借贷有着本质区别.民间借贷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具有根基性,不应该被金融机构繁盛与繁荣的景象所蒙蔽,而予以歧视或其他不公平的待遇.本文指出了登记机构由于对国家规范理解不透彻、不细致而对某些种类的民间贷款抵押申请不予受理是违法行为;辅助性地分析了相关规定的内在涵义;正拳清源地分析了非法与不合法、合法和不违法因为主体变化而变幻的内涵;从产生机理上分析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总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还清"了民间借贷的本初自由面貌,力求使登记机关清醒认识、积极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前后,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甚嚣尘上。温州政府部门随后打出政策"组合拳",应对诸如企业资金链断裂或民间非法集资等引发的问题。近日,温州又出台了《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下称《意见》)。温州新近出台的《意见》,重点针  相似文献   

7.
商家发行消费卡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商家使用消费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消费卡并不具备合法身份.消费卡屡次被禁止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商家发行消费卡涉嫌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对此禁卡理由争议颇多.本文以辩证的角度客观分析了消费卡与金融的关系,并提出规范和引导消费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融通形式而蓬勃发展起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和监管的缺失,特别是"金融抑制"战略的实施,法律规则往往只着眼于为正式金融体系提供制度规范,而忽视民间金融体系对规则的需求,导致法律规则的严重脱节,非法集资类犯罪也随之大面积爆发,扰乱经济秩序与社会稳定。如何规制民间金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引导民间融资走上正轨,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施丽青  李培 《北方经贸》2014,(5):112+116-112,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由于监管不力和民间集资的便利,导致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大案要案频发,涉案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集资群众众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非法集资已经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日益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构建的"发行标的"与"募集对象"二元制非法集资规制路径无法适用于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的ICO代币发行融资问题.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不应被认定为"证券",而应当通过对"资金"一词的扩大解释将比特币等主流虚拟数字货币涵摄其中,进而与"非法集资"挂钩.我国应建立以"募集对象"为标准的一元化非法集资刑法规制路径,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资金"的内涵与外延,并借鉴英国的"沙盒监管"模式做好规制ICO非法集资问题的刑法与行政法规衔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网络数据挖掘手工收集了622起、涉及903个集资人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对非法集资主角进行了微观个体分析.研究发现,非法集资主角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以中等学历及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但女性参与比例仍然很高,远超过所有犯罪中女性占比的一般水平,且涉案金额显著高于男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正规金融中女性更易遭受信贷约束,这导致我国目前个人信贷领域呈现女性在正规金融中的极低参与比例,与在民间借贷中的较高比例同时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专门针对女性小额信贷的普惠金融有着特殊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女性的信贷约束,增加其收入、提高家庭地位,更重要的,将进一步减少非法集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林华 《商业文化》2006,(1):11-15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民间金融、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进入了活跃期,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不断披露。浙江、福建的民间金融风险显性化,广东、云南等沿海和边贸城市跨境“地下金融”活动升温;辽宁、山西等地巨额非法集资案件宣判,不断膨胀的“地下金融”对宏观调控政策和决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刮起了一场民间金融风暴,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主“跑路”,河南的某些城市因民间借贷断裂引出非法集资大案,我国民间金融陷入整体性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当前金融体系和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多年以来形成的民间金融市场亟需得到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4.
赵丹枫  高欣 《现代商业》2007,(30):256-257
各式各样,日益增多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手段已经明显不能有效地规制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非法集资行为,作为保障社会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手段一旦介入了调整领域,部分非法集资行为也就上升为了集资犯罪.本文介绍了我国规制非法集资行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刑事立法状况,并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处置原则和特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程兴华 《财贸经济》2005,(3):29-32,96
企业内部集资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设计,使企业内部集资摆脱非法的嫌疑,免受可能的法律制裁,从而成为一条合法的企业融资渠道,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以信托制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信托的法律机制和制度功能,进而提出了引入信托制度规范现行的企业内部集资活动的设想,并就企业内部集资加以信托化改造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琴 《现代商贸工业》2022,(18):197-19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非法集资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多,其中很多案件涉及范围之广、金额之大,耸人听闻,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丰富了非法集资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打击非法集资的难度。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改革的深水期,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在金融改革制度和金融监管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为非法集资提供了环境条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本文针对非法集资的特征和成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研究,详细分析非法集资的相关理论,阐明非法集资的成因和危害,进一步介绍非法集资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防控措施,为打击非法集资提供理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我国学术界对非法集资的研究程度,全面促进我国非法集资防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视点     
神话终归是神话,骗局注定是骗局。吴英的财富神话一方面暴露出非法集资的本色,另一方面又再次说明,中国民间游资和民间借贷的土壤十分肥沃。你可以说吴英和她的本色集团设置的就是一个老套的骗局,手段也和其他非法集资者如出一辙,很容易识破,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薛兆丰 《光彩》2011,(6):10-10
民间集资得不到法律保障,会诱发更多、更严重的欺诈行为最近,"吴英案"进入二审,合理集资与庞氏骗局的话题又在网络和纸媒引发讨论,民间集资合法化的呼声也不见衰减。民间集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该尽早解禁,而且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我认为"民间集资"不应有罪。换言之,假如吴英的所做所为,仅仅是"民间集资",那么我会呼吁当局网开一面,无罪释放吴英,尽管目前的法律可能还没有得到及时的  相似文献   

19.
杜燕 《商》2014,(7):181-181,14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司法实践中的高发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类犯罪作出了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较难认定。目前,对于民间借贷引发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普遍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也难以认定。笔者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定义、形成该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对如何防范、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徐雨光 《中国市场》2011,(44):8-8,10
各地有关民间借贷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既有很多实业家被高利贷的沉重债务所压垮,也有担保公司等中介组织聚集的民间借贷资金离奇蒸发。与此同时,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传销案件频发。那么,这些隐蔽的民间借贷者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始冲动?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流向何处,又为何案件多发?作者结合当前的民间借款现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