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观: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最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基础需要进一步广义化。一个国家要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除了考虑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制度、生态环境等要素也不可或缺。基于广义要素的成本可定义为全成本,它是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无论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所讨论的形成比较优势的成本主要为生产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新进展表明,比较优势理论的成本观有日益广义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需要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机会成本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四者有机耦合,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引入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全成本.并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证实全成本对一国比较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削弱或者增强一国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甚至可以逆转一国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因此,国家应基于全成本视角,重新审视本国实际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再论“国际贸易的全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龙 《财贸经济》2012,5(5):82-90
从内涵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某种物品的产权在跨国转移中,发生于国际贸易过程,进而涉及生产和消费、经济和生态、今人和后人,使用一切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从外延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其中,使用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生产成本;使用制度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代际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发展表明,国际贸易的动因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本质是比较成本优势,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硬核”在于“比较之比较”,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马克思价值理论和流通费用理论扩展到国际贸易成本理论研究之中,科学分析国际比较优势规律与国际价值规律之间的并行关系和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程度,反对把由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构成的“全成本”作为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分析国际贸易成本对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的影响,解释国际贸易成本与国际价值量之间关系以及国际贸易成本与贸易量之间关系,回击西方经济学的重力模型方法用贸易量、产出量解释和测度贸易成本的错误观点。必要的国际生产成本和非纯粹贸易成本,陶成的国际成本是国际价值的基础;国别机会成本才是国际比较优势的基础。价值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客观的社会财富,它不是靠纯粹的贸易倒手就可以创造的。纯粹贸易成本不增加价值,不由价值补偿,而是对剩余价值的扣除,社会应把它限制在必要的限度内,非必要的就得不到补偿,但必要的纯粹贸易成本必不可少。贸易利润也不是单靠节约贸易成本得来的。国际贸易成本对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具有复杂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的中国(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国际贸易成本下降的判断应该是指单位出口成本,而非实际的总体出口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6.
成本的广义化趋势与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使用或耗费各类资源要素而引起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形成成本的资源要素具有本质上的有用性、数量上的稀缺性、归属上的产权性和计量上的价值性。导致成本发生的经济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传统要素,而且包括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新兴要素,成本的承担主体可能有企业、政府、社会乃至后人,其他支付方式包括货币或非货币支付、直接或间接支付、自己(本国)或他人(他国)支付等。从本质上说,国际贸易是产权的跨国(或地区)转移,它会通过种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各国的生产、消费、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乃至今人和后人的生活水平,其间发生的成本包括了由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构成的"全成本"。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本动因,其本质是对商品成本的相对比较。因此,"全成本"才是形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规制下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没有把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要素禀赋加以考虑,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并由此带来全球环境问题,本文认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要素禀赋,应将环境和其它要素禀赋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手段推动建立以环境规制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及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被指责为环境下降的根源之一,关贸总协定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亦在保护环境方面受到质疑。因此世贸组织的原则主张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世贸组织贸易和环境专门委员会的设立便是力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的国际直接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要素流动的范畴,国际直接投资可以经由影响成本进而作用于国际贸易。本文在总结成本在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成本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可以通过影响成本进而对贸易制度、贸易模式和贸易商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全面衡量一国(地区)贸易成本的大小,不仅可以揭示其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更对一国(地区)贸易政策的制定有现实意义.以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广东省为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最主要的出口贸易成本优势仍为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为环境成本优势,但不具有制度优势.此外,东西两翼没有技术成本优势,山区地市没有交易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贸易结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在劳动就业以及城乡劳动力转移中产生的作用。文章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就业水平的提升;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城乡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比重的降低,不能仅仅依靠农业的发展,而必须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不能单纯依靠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而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联动;对外贸易劳动就业效应的可持续发挥需以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为基础;社会劳动就业的增长,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国际贸易对中国生态环境的负的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正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因此,总效应为负: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实施一系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政策措施,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消除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绿色贸易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际 贸易被指责为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源之一,甚至连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也受到质疑。本文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国际贸易,而是由于环境成本没有内在化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和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而环境成本内在化又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些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博弈视角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在形成整体性演进中,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农业及高利润产业,呈现了动态上同构的加速趋势.产业结构的同构引发了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致使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风起云涌.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结构互补、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交织并存的国际分工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用单位货物周转费用代表单位物流成本,考察物流对贸易的影响,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并提出模型的理论假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位货物周转费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与双方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既验证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正确性。也肯定了对贸易引力模型说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正式破题。围绕着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货物贸易问题,上海与世界成熟的国家贸易中心城市之间存在哪些差距,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正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动因。本文以与上海最相似的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代表——东京为例,分析其货物贸易特点,通过与上海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国际货物贸易发展视角下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