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2009年初,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政策迅速呈现出显著效果.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汽车市场产销双超1360万辆.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主品牌比例进一步提升.但是国际汽车市场大环境依然严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主战场,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如何把握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如何通过技术标准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转为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已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其原因是原料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在出口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应开拓内需市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创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采取相应措施,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近几年服务业正成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文章重点研究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经济效应,通过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以及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产业价值链效应、就业效应及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得出我国必须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健全体制,才能更好地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我国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稳定,国内医药市场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医药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新兴医药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产品结构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医药外贸易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进、出口规模均超过去年水平,总体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并以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本地市场规模、工业企业平均规模(需求因素)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程度(供给因素)等因素共同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实证检验证实,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更优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但我国不同区域引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城市表现为本地市场规模,而中西部城市则是交易成本.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外包化倾向;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MAR溢出,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集聚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往低价竞争的畸形出口遇到了阻碍,因而应扩大内需,但中国经济的增长还应是内外并举的,内需拉动增长和出口拉动增长并不矛盾,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并未过时,中国的就业等压力也不允许出口大幅被替代,我们要的是在内需的扩大中寻找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新优势,同时优化出口结构,而不是排挤或替代出口。本文利用"母市场效应"理论,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贸易"母市场效应"存在性的检验,从理论上和实证上证明了扩大内需政策会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速度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强,旅游产品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文章将通过以接待境内外游客为研究对象,探究旅游服务贸易与货物出口之间的关系,基于结论并提出针对性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玉 《财贸研究》2021,32(9):14-31
基于中国双边-部门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内中间产品创新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中间产品创新显著提升了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中间产品内向化程度和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国内中间产品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趋势;国内中间产品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空间、技术密集度以及分工层次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错配弱化了国内中间产品创新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效果,且这种弱化效应主要源于人力资本过度配置.这一研究对于协调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平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内增加值出口为视角,利用我国与55个贸易伙伴国17个制造业行业2002—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探讨数字技术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会因数字技术来源差异、产品特征差异、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差异以及国家收入水平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使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日韩3国水产品贸易联系紧密,日韩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1~2012年的数据,在比较中国水产品对日韩出口现状的前提下,利用CMS模型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韩的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韩市场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长是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关键因素,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的“产品结构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高于对韩出口,但对这两个市场出口的“产品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不明显.本文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爱玮  曹丹  周林 《商业时代》2012,(31):46-48
母市场效应是指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产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建厂生产,需求大国将最终成为该异化产品的净出口国。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与GDP等的截面数据,对中国的塑料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钢铁制品、机电和音像设备、车辆及其零附件六个行业进行了母市场效应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这六个行业都存在着明显的母市场效应,不同的行业间母市场效应存在着强弱差别。从行业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母市场效应较强,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母市场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为培育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指数,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上游服务业“引进来”对下游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通过产业关联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提升和投资规模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服务业所具备的知识密集与信息沟通特性进行的机制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不仅能通过引进与创新相关的高级生产要素促进下游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优势,还能凭借外资服务部门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天然网络联系有效缓解下游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信息摩擦,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优势。异质性分析显示,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的投资促进效应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投资效应,对促进中国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和优化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我国34个行业1994~2010年间的工资变化情况,采用数理模型和计量方法分析出口贸易对行业工资的影响发现,开放政策使得出口通过商品价格影响行业工资.出口程度高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快;出口程度低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慢.开放后期,出口价格指数相对下降,弱化了出口对行业工资的拉动效应.考虑到当前简单的出口导向已不能为制造业企业与工人带来福利,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出口导向政策作出调整.一是鼓励出口企业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动态比较优势,争取长期贸易利得;二是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当减少出口鼓励政策,以免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削弱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走差异化路线,形成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四是鼓励消费本国产品,支持使用本国中间品,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通过拉动内需形成规模经济和大国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国内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也低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提升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明显低于研发投入。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协定文本覆盖、法律约束程度和条款深化形式三个维度量化区域贸易协定中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并使用2000—2018年OECD-TiVA数据库提供的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研究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流动规则深度显著促进了缔约国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增长。机制检验显示,贸易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数据流动规则深度促进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的重要渠道;细分贸易成本后发现,数据流动规则深度通过降低出口目的国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促进了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文章还从不同国别、行业、贸易协定、缔约时点和贸易关联程度五个视角,检验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异质性促进效应。该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是,我国应按照不同缔约伙伴、行业、数据流动规则条款构建差异化的贸易谈判策略,在与其他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过程中尽快引入高标准数据流动规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198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各因素与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进口间存在较显著的相互推动作用,而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出口间相互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整体表现能否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市场压力在ESG表现与企业竞争力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媒体关注在ESG表现与企业竞争力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新环保法实施后ESG表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ESG表现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路径,同时也为完善ESG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贸环境日趋复杂,以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为重要内涵的贸易高质量发展被提升至空前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部分省份为了谋求地方产业升级和完善,探索性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对此,基于各省份2017—2021年间月度层面的海关微观贸易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链“链长制”对地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显著带动了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上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Goodman-Bacon分解以及其他稳健性估计均证实了该促进效应的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且在不同类型产品间具有广泛性。机制检验表明,带动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创新,落实配套政策是产业链“链长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下一阶段全面、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面临着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伴随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加快,我国服务业市场如何开放以应对挑战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紧迫。一、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趋势1.战后科技革命带来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二战前,服务业主要集中于对外劳务输出,而运输、金融发展不快。目前,世界服务业产品多达150多种,众多新型服务行业都是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服务”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要求各国开放自由的服务市场。2.《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推动了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两大纺织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印纺织品之争一直备受世界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印纺织品在全球及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主要纺织品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及变动趋势。其次,对比分析了中印在原材料价格、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汇率成本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价格优势。最后,从产品差异化、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