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民社会"概念由来已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多处提到"市民社会"一词并在"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长期不被重视。文章简单梳理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分析,深入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唯物史观与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政治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政治民主化已成为政治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完善,必然促进社会群体和社会团体的整合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壮大要求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加民主化,同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利益得到维护,保障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3.
柏欢欢 《北方经济》2010,(23):68-69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是和"政治社会"等同的,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那里,意指已发达到出现城市文明的政治共同体及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高校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全社会"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逐步发展和臻于完善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纳税人"俨然成为我国法治语境中风行一时的概念.然而,这一措辞严重触犯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与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大有违背."纳税人"概念以是否纳税及纳税多少论社会贡献和排社会地位的实质是攻击公平正义的糖衣炮弹.依照四项基本原则对其审查,"纳税人"概念不仅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抵触,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相容,也触犯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因此,我们不宜援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纳税人"概念.  相似文献   

7.
何冰 《魅力中国》2010,(6):85-85
人们经常会使用到市民社会或者公民社会,但是却对两者的概念常常予以混淆。“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断丰富演化。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市民社会概念的转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李峥钰 《理论观察》2006,3(1):47-4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市民社会的最初经济学解剖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一是从批判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深刻解剖了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另外是从肯定性层面上对市民社会中的“对象化劳动”进行分析,成为使“市民社会”概念发展为描述社会历史的基础性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魏小英 《魅力中国》2014,(12):376-376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市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又体现和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到市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去,并成功地引领市民道德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市民社会;一是分析性的"市民社会"概念:作为"物质交换关系总和"的市民社会,具体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素,即生产、所有、分工、交换。  相似文献   

11.
"小政府"的实现离不开"大社会"的形成,而"大社会"的形成则需要公众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按照"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搭建"听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公共平台,是浦东新区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拓宽公众与政府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更广泛地倾听市民呼声、汲取市民智慧,进一步增进市民主体意识,提高市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和政策选择权,促进城市公共事务的决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文盈 《科学决策》2021,(5):160-16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五大文明,也是我国全面简称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极为宏观的概念,其包含了生态与文明两重关键词,强调了发展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落在实处.生态文明的第二个关键词文明则是对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果的修饰,要求我们建设与发展必须将文明落在实处,用文明的理念指导发展、用文明的方式实现发展,从而建成社会文明与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国各地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工作与"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提升和改善民生工程等相结合,很好地发挥了信用在新型监管和便民利企方面的基础作用。对此,南京市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做法。文章以南京市创新推出"市民诚信卡"为例,介绍了南京市在文博和交通等民生相关领域积极开展诚信建设工作,积极褒扬诚信,引导市民助人为乐、遵规守诺,提升市民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月20日,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在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的陪同下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节目,围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这一话题与广大市民对话交流.艾宝俊认为,上海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市场化的公共企业.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与市民社会从开始就注定了两者间辩证互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民法就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文章以市民社会为切入点,来分析民法与市民社会特别是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间的内在关联,以期分析我国民法发展与市民社会环境培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陈怡 《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91-193
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育,表现之一就是各类中介组织的成长.文章在对温州各类中介组织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各类中介组织的成长过程,探讨它们对市民社会成长的作用.文章认为,温州中介组织的成长以民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介组织的发展对市民社会的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市民社会的进一步成长需要各类中介组织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背景之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启动了社会自治模式,在革命时期被掏空的市民社会有了重新生长、发展的契机.然而,与西方由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首先面对的,便是有能力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于是,聚焦到市民社会的关键主体,即市民社会组织,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组织所应具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在中国便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主要为对政府的依附,和依附下的发展,即政府具有实用理性的政治意图,使其表面上增加数量,并拓展活动范围,而实际上,不得不形成对资源的习惯性依赖,进而损害其自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虽然源自西方,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其建构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要更好地构建我国市民社会,首先要理解我国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建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20.
曲明 《辽宁经济》2010,(5):43-43
1.市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一词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即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概括了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认为市民社会是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了处在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因此,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其经历了同政治社会一体的古代一元论、同国家分野的二元论以及同经济、国家三分几个不同时期:市民社会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