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书》所载帝王诏令引《诗经》的频率很高,但是不同帝王在位时期所下诏令引《诗经》的次数不尽相同,而且差异较大。文章从两汉帝王引《诗经》次数的不同出发来考察《诗经》在汉代地位的变化以及经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思想流传至今,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即使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中国,也是无处不在地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从儒学的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浅析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儒学对韩国的影响,促进中韩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西夏历史上各外来源流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吐蕃的藏传佛教和中原王朝的汉文化。而儒学作为汉文化的核心.在这一时期深刻地影响了西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西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西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但是.也不应过于抬高西夏儒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时期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阐释了儒学理论的实效性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述需要生活化;培育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者和践行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民间人文传统的交融.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时期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阐释了儒学理论的实效性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述需要生活化;培育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者和践行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民间人文传统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汪蓉蓉 《魅力中国》2014,(23):79-80
在衣食生计面前,两汉时期许多没有依靠的孤儿通过多种形式赚取物质生活。这些独具时代特征的营生方式不仅是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逢径。同时也对成年后人生之路的选择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了对贵州的经营与联系,所以引起贵州在政治建制、社会矛盾、新势力的崛起等方面出现重大变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有了质的飞跃;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重大变迁则表现为汉文化的传播和学校教育的开启。从整体上看,这些变迁促进了这一时期贵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万钧 《特区经济》2005,(12):95-96
对于家族企业,目前并无一个公认的定义。综合一些学者的看法和思考,可以将其大致定义为:家族企业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以实际控制权为基本手段、以亲情第一为首要原则、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而儒学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亲亲、尊尊”为特征的等级伦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儒学尊卑有序的“礼”文化的长期熏陶下,社会意识中等级差别的观念根深蒂固。个人在具有级差阶梯的社会中必然会产生“趋上心理”,并因此导致“争先恐后”的行为特征。具有这样的心理趋向和行为特征的人群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儒学传统文化也带来企业家族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的弱点,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和与世界经济的交流融合,应该注意克服儒学传统文化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人面临全球化时代的诸多危机,儒学是解决人的问题的重要资源。人要达至安身立命的坦途,从儒学角度看应做到四点:个人自我中身体、心知、灵觉与神明四层次的有机整合;个人与社群乃至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人面临全球化时代的诸多危机,儒学是解决人的问题的重要资源。人要达至安身立命的坦途,从儒学角度看应做到四点:个人自我中身体、心知、灵觉与神明四层次的有机整合;个人与社群乃至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与天道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时,大理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发展也较为缓慢.经过中央政权的有意推广和很多有志之士在中间的桥梁作用,使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在大理地区逐步地传播开来.虽说当时儒家文化在大理的传播功效不甚显著,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对大理文化发展与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巩固了汉王朝对大理地区的统治,也对以后大理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两汉之际的通货膨胀问题十分严重。其时,据守河西五郡的窦融集团针对世情,依次颁布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河西地区呈现出了民庶殷富、仓库有蓄的社会新景象,在动荡不已、物价暴涨的两汉交替过渡时期颇显特别。其中,以谷为俸的"吏俸新制"不仅很好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恶化,也在当时河西社会经济变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对东汉王朝钱谷各半的吏俸支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帝国的出现,使中国由纷争的局面走向统一,随着中央集权政治的加强和地主经济的发展,选举用人已经逐渐打破了从前以血缘宗族为标准的世袭制度,两汉时期遂成为我国封建政权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初创阶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察举、征辟、任子与纳贤成为汉代官僚产生的主要方式.在早期的察举中,日食等天地异变常常成为举用贤人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于表达与贤士大夫共平天下、共治帝国的"朕意".西汉中叶以后教育逐渐发达,儒学成为获得正统地位的国学,儒教所重的伦理观念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之所必须,选官制度也深受其影响.选官制的崩塌表面上看来是由于东汉末年此起彼伏的变乱造成的,形成汉代乡举里选最终崩溃的诱因其实很多,权门请托和累世公卿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汉代社会的瓦解,其教训值得后世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5.
儒学思想中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这些思想科学地阐释了人生历程中,立志、学习、工作、从政以及修身敬业、忠恕待人、廉洁为政、爱民富民等方面必须谨记、恪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悟出激励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的深刻道理,而且对完善人际关系,提升领导素质与执政能力,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考证了先秦时期产生的贵族宴饮游戏投壶的发展变化。在两汉南北朝时礼制内涵逐渐消退,娱乐性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参与人群的扩大,玩法的多样化,形制的改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统政治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官僚文化为切入,试图梳理政治学视域之内儒学发展的两条线索和历史脉络,并指出这种转向背后的原因。儒学发展的两条主线:从道德理想到统治工具、从治国之道到私德之准。儒学两重转向的原因:儒学理论具有成为统治者认可的主流思想意识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急切希望维护统治安全的封建统治者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相当理性的选择。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始终是呼吁进步,呼吁理性的,而整场运动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新文化运动被认为全方位动摇儒家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乡村现状,提出注重村干部修身养性树官德、构建完整的乡村儒学传播体系、制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建立乡村专业化师资队伍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要义是:孝为本;安贫乐道;坚持原则;博爱、崇尚人道;言行一致;民本思想;务实态度;博思好学。这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之所以世代延续不息的真血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命所系。儒学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儒学给予人的终极关怀。儒学的宇宙秩序即伦理秩序.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取向。儒学是真理,是智慧,是生命的学问。儒学之核心仁体(相当于西方的“质料”),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世界未来文化的复兴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郭少山 《魅力中国》2011,(8):246-246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隐士群体出现的一个高峰期,终身不仕的隐士数量也颇为繁多,但是就不仕的原因来看范晔在两传里所给出的“识去就之概,候时而处”,与“绝尘不反”两种截然不同的出发点足以将东汉时期的终身不仕者明确的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