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桃 《理论观察》2011,(1):71-7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进而服务于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已日益成为各方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1,(22):81-81
民间外交是当代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当然也是当代很普遍、很时兴的一种外交方式和行为。西方国家曾有学者经过专门的考察,提出民间外交肇始于数百年前的欧洲。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明确、翔实地记载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民间外交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幕后策划和导演就是孔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国际友好城市(以下简称“友城”)是指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辖城市与外国省(州、县、大区、道等)、城市之间建立的联谊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义伟 《中国报道》2011,(7):88-88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领导外交团队以邓小平高度现实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指导,在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不断变化的时刻,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诞生了五个新的国家,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减弱。由于中亚占据极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再加上反恐斗争的需要,中亚在今天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大国对中亚的争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试析印度的中亚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诞生了五个新的国家,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减弱.由于中亚占据极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再加上反恐斗争的需要,中亚在今天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大国对中亚的争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金灿荣 《中国报道》2013,(10):30-31
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新风格源于一系列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并在具体的对外政策选择中体现出许多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间"本是一个老词和冷词,且基本上是中性的,有时甚至还带些贬义。但在20世纪90年代,"民间"已具有了与以前不尽相同的含义,突出的表现是政治色彩大大加强,并且具有了一种鲜明的褒义。与此同时,也成为思想文化界最热的用语之一,近几年则更是被一些人常常挂在嘴边。 "民间"的觉醒和凸现,当然意义重大。对此,许多文章已有论述,毋庸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的大势所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揭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官方融资现状及困境,通过分析民间融资的诱因、现状、特点和作用,指出发展民间融资是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外交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工具,自从有了国家,就建立了外交制度。自18世纪以来,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共同努力下,由职业外交官垄断外交事务成为传统外交的主导范式。然而,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因素的崛起,外交社会化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外交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外学术界对外交社会化也做出了各种回应。根据它们对外交转型的态度划分,形成了传统学派、新生学派和改良学派三个学派。不过,所有对外交社会化的解释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过于关注某一力量中心对外交社会化的中观和微观影响,缺乏对宏观和系统外交转型的研究。如果将多种社会力量的外交参与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外交的非传统外交,如何统筹协调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将成为各国外交面临的重要任务。置身于世界外交社会化的大潮中,中国应积极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比翼齐飞的总体外交格局。  相似文献   

11.
试析普京政府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制衡式的议会外交有显著差异。对于中国议会外交的研究,应将其放置在外交分权体系之中,侧重对于总体外交下全国人大的外交地位的研究,并总结中国议会外交的策略与方式。具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分权体系表现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相结合的"外交双重权力格局"。议会外交既是最高国家权力的直接运行,也是执政党领导下的总体外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人大内部的职责分工上,"一院双层"的宪制构造使得议会外交的职能集中于常委会层面,并且建立了制度化的内外分工协作机制。在开展议会外交过程中,全国人大逐步明确了议会外交的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方式,以服务于总体外交、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人大自身工作。现有外交分权体系确定了议会外交的制度空间,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则为规范外交分权体系、廓清议会外交的权力边界提供了制度契机。  相似文献   

13.
战后冷战体制下中日陷入无邦交的僵局,中国政府推行"人民外交"政策。同时,日本民间组织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中日友好活动,包括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了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结构性导航: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回顾了 14年来中国外交取得的光辉成就 ,探讨了中国外交的基本风格和基本经验。作者认为 ,紧紧围绕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 ,中国最终确立了自己“温和而坚定”的国家形象 ,“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呼之欲出 ,其过程虽然坎坷 ,但引起了举世的关注和赞赏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外交随着中关两国整体外交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交流与合作虽然是两军交往的主流,但由于冷战思维影响,“遏制成分”在美对华政策中又占据重要位置,尤其表现在美台军事关系上。因此,认真总结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对美军事外交中的台湾动因进行分析,以便能更清楚地衡量中关关系中的台湾因素,进而推动更加务实的对美军事外交,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特征、作用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 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宗教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即应考虑宗教本身的特定属性和作用,更应将其置于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背景下来考查。宗教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拟从我国宗教主权、人权外交、我国西北安全、基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上的周边外交等四个视角探讨宗教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刍议政治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  汤迪 《理论观察》2009,(1):66-68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外交对目前我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和外交研究都具有重犬的意义。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国意识、灵活务实、和合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6月15日凌晨,位于广东省西江干流下游325国道上的九江大桥,被一艘2000吨级的运沙船鲁莽地撞断桥墩,酿成了一宗导致200米桥面垮塌、4车坠河9人失踪、交通动脉中断的惨祸。6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